李自金,一個樸實的名字,就跟他本人一樣普通而又老實。作為中南幕墻公司車間的一名普通員工,李自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一份平凡的工作。在采訪他之前,我對他幾乎是沒什么了解,只知道他是幕墻公司領導推薦的一名優秀車間員工。
初見他時,一身藏藍色的工作服,面帶羞澀的表情,年輕、憨厚、話不多,這是給人的第一印象。
“89年”的小組長
2009年,貴州小伙李自金成為了中南幕墻車間的一名普通員工。89年出生的他能進入中南集團,還是緣于中南幕墻與歐洲系統門窗第一品牌海德魯的強強合作。中南幕墻隸屬于中南集團,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幕墻企業中的佼佼者,年產值約為40億元,名列全國前茅。而海德魯作為歐洲門窗的第一品牌,與中南集團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強強聯合,雙贏互利。這不僅體現在技術硬件上,還表現在人文軟件上。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年僅20歲的李自金跟隨著海德魯系統門窗安裝組的團隊來到了中南集團。如今,在中南幕墻安裝組工作了4年的李自金,已經成為一個安裝小組的組長。海德魯作為一個享譽歐洲的知名品牌,它的系統門窗對質量要求是非常嚴苛的。從材料的選擇到配件的組裝,每一道工序,都得經過仔細嚴格的把關。而作為生產第一線的組長,這是需要具備一定技術知識和較強的責任心的。對于一個89年出生的毛頭小子,李自金又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安裝工人逐漸成為一個責任重大的安裝組組長的呢?
據李自金講,像他們這類崗位的人員流動性非常大,而這種情況在中國的制造行業是十分普遍。其實很多人是因為自身原因才離開的。他覺得在中南幕墻工作還是挺不錯,單位領導對員工的教育與關懷也相對做得比較全面。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因為對工作崗位的不適應,再加上自身又吃不了苦,所以最后都沒能堅持下來。
說到工作能力上,小李自己覺得他也沒什么過人之處。來中南之前,他在海德魯安裝團隊,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學徒,再加上受自身文化知識的限制,他甚至連安裝圖紙看起來都有點困難。可他就是有那么一股韌勁,既然已經在這個崗位上了,就得把它做到位。那段時間,車間中、走廊上、食堂餐桌旁,甚至在回家的路上,李自金都在琢磨應該如何把自己的安裝工藝學精。看圖、選料、放樣、組裝、矯正,哪個不懂他就往哪里鉆,有時甚至一鉆就是好幾天。技術上的難點自己琢磨不透時,他就跑到車間的老師傅那邊,虛心地向他們請教,就這樣慢慢地使自己的工作熟絡起來了。這時只見小李笑著把他隨身攜帶的圖紙拿給我們看,說道:“當初為了能看懂這個圖,我就花了很多時間。”我看著他的那張印著德文的海德魯系統門窗安裝圖,心想命運是公平的,不管什么事,只要付出努力,總會獲得回報。
帶好團隊,做好師傅
在中南幕墻的安裝車間里,李自金一邊干著自己手中的活,一邊繼續和我們聊關于他的安裝小組。其實對于他來說,做一個組長并不輕松。現在他必須得有一定的責任感,不像以前那樣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
幕墻車間是早上七點半上班。開工之前,小李都會給自己的小組開個早會,安排一下每個人當天的任務。而且每次早會他都會跟組員們強調一下安全生產意識。因為在車間工作,得非常小心,很多時候由于個別員工的不合理操作而造成的一些安全事故,往往會給公司和員工自身帶來很大的傷害。所以在確保生產質量的同時,組員的安全責任也落在了這個小組長身上。
對企業來說,產量與質量固然重要,可安全生產得放在第一位,這也是中南集團領導們最重視的地方。當我們問小李如果你的組員出現了安全事故,那該怎么處理的時,他回答說:“迅速匯報,及時處理,爭取第一時間把受傷的員工送到醫院治療。當然這種事情能避免是最好的。”
中南集團向來都十分重視企業新老員工之間的“傳幫帶”。可以算是幕墻車間老員工的李自金也已經帶出了好幾個徒弟。后來他們中間也不乏出現了幾個比較優秀的員工,五金配件安裝工張斌就是他其中一個比較得意的學生。據小李講,以前有很多幕墻車間的員工,在這邊工作了幾個月以后,都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勝任這個崗位而紛紛離開。所以他覺得對于新員工的培訓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還能增加他們的歸屬感。所以只要有時間,小李都會手把手教導那些新員工,就和當年中南的老師傅教自己的一樣。
在中南集團,還有很多像李自金那樣兢兢業業工作的優秀員工。他們就像中南大廈的每一顆螺絲釘那樣,默默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一起努力實現著同一個中南夢,讓中南集團成為一顆閃耀在中國南方企業界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