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建 三次抉擇
1984年,正是中國百廢待興的大好時期,也是中國建筑業的起步時期,專業技術人才成為各個單位競相吸納的目標。這一年,沈俊強大學畢業。中建工程三局在考察了沈俊強幾年的學習成績和個人履歷之后,拿著他的檔案對學院主管分配的領導說:“你們學校其他人我們也可以接收,但前提是這個人必須給我!”就這樣,沈俊強被分配到了中建三局做了一名技術員,當年正好22歲。
其實,畢業分配時他還有很多更好的選擇。在南京建筑工程學院就讀期間,沈俊強一直以優異的專業成績名列前茅,同時身兼學校文藝骨干和學生會干部,以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為師生所稱道。畢業前夕,有機關、院校、設計院以及建筑研究所等事業單位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相比較而言,這些研究單位的工作環境要比中建三局好很多,工作本身也會輕松很多,不會常年下現場。但考慮再三,沈俊強還是決定到中建三局。這是他人生路口的第一個抉擇。“我很喜歡建筑藝術,我希望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在當時,建筑一線更需要專業人才。”回想當時,沈俊強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
在中建三局,從一個技術員干起,短短幾個月后即擔任了施工隊隊長,后來升任工程師,再到工程管理副主任,沈俊強在這里一干就是10年。在此期間,他所參建的工程項目不勝枚舉。從土方、柱基到主體,從磚建筑到鋼結構,從民用建筑到工業建筑,從多層到高層再到超高層建筑,從樓宇建筑到道路橋梁。建筑行業內的項目幾乎無所不包,這其中,有很多建筑都是當時中國第一,施工技術和難度都位于世界前列。
在這些項目的施工管理中,沈俊強以出色的工作表現和專業技能贏得了全局上下的一致贊賞。幾年之后,又一個機會降臨在了這位年輕的建筑工程師身上,1989年,沈俊強成為中建三局第一批公派日本大成建設學習的專業人員,可在臨行前,他面臨了人生的又一個艱難抉擇。當時中建三局正好承接了上海世貿中心大廈項目,合作方也是一家日本公司,沈俊強是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他要是走了,就意味著這個項目要另派他人,而當時中建三局并沒有替換他的合適人選。為此,領導找到他,誠懇地請他自己做出選擇:要么去日本學習,要么留在項目上。這個抉擇對年輕的工程師來說確實太艱難了。要知道,當年,出國深造學習對年輕人來說誘惑力太大了。連續幾個不眠之夜,年輕的建筑工程師做出了抉擇——留在項目上。時隔多年,回想起那個決定時,沈俊強說:“去國外學習自然是好的,有榮譽,還可以鍍金,但我覺得在項目上我學到的東西會更多,而且當時的合作方也是日本人。而那個項目是一個重點項目,離開是對工程和單位的不負責。我覺得我學到的絲毫不比出國少。”
“離開是對工程和單位的不負責”,這是一個年輕建筑工程師的心聲,語句平淡,但字字鏗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萬事有舍才有得,一年之后,上海世貿大廈圓滿竣工,工程獲得了鋼結構施工技術一等獎,沈俊強本人獲得中建三局年度優秀工程管理獎。
1993年3月,時任中建三局工程處管理副主任的沈俊強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三個抉擇:處在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市向他敞開了胸懷。差不多是同一時間,他的履歷表同時放在了當時深圳最有實力的兩家集團公司老總的辦公桌上,其一是深圳華僑城集團,其二是深圳奧康德集團。兩家公司正雄心勃勃向地產進軍,面向全國網羅人才。兩家公司開出的條件各有千秋,共同的特點是都非常優厚。當時已有家庭的沈俊強綜合考慮了各方因素,最后選擇了奧康德集團,在這個南國海濱之都,翻開了自己嶄新的人生畫卷。
專業專心 成志成城
事實證明,不論是對奧康德集團還是沈俊強個人,1993年的選擇都是正確的。
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一切都將重新開始,這一年,沈俊強剛剛30出頭。環境是陌生的,但對于一個工程專業人員來說,10年的工程管理工作經驗使一切都那么駕輕就熟。剛來的第一年,奧康德集團將當年開發的一個最大的項目——佳寧娜友誼廣場交到了沈俊強手里,他出任了這個工程的甲方代表。
佳寧娜友誼廣場是當時深圳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一個工程項目,技術難度和施工難度對他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考驗。面對挑戰,沈俊強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深厚的專業技術功底,豐富的工程管理經驗讓沈俊強充滿了面對挑戰的信心和勇氣。特區寬松的政策環境和開放的管理觀念更讓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管理經驗。他在工作中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流程,并大膽地應用到了現場施工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奮戰,佳寧娜友誼廣場工程提前一個月竣工,施工質量和施工工期都達到了優秀。沈俊強在深圳首戰告捷,為自己和集團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誰都知道,這份答卷后面,這個年輕人付出了怎樣的辛勞。工期最緊的時候,作為甲方代表,和自己的團隊在工地上曾經連續堅守了19個小時。世上沒有幸運兒,任何榮光和成功背后都有艱辛的努力做依托。所以直到今天,沈俊強在企業的高層會議上還是一再強調:“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臺階地走,這樣才能走得穩,走得踏實!”實踐出真知,沒有豐富的經歷,就不會有如此真切的感受。
佳寧娜友誼廣場的成功,讓集團上下對這個新來的年輕人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那個時候在深圳能賺錢的門路太多了,許多集團的老領導感慨地說:“像小沈這樣,在當今還能這么踏實的把自己的本專業當作事業來做的年輕人不多了。”面對誘惑和浮躁,能守住自己的追求,成功自然就如期而至。佳寧娜友誼廣場之后,大項目接連不斷,天龍商業城(深圳東門老街第一個改造項目)、東港中心大廈、嘉多利花園等凡是集團的重點項目,沈俊強一定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