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世界各國匯聚中國的舉世盛會,中國館位于世博園區的核心地段,南北、東西軸線的交匯處,它將在黃埔江畔展現東道主的好客熱情與大國風范。
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莊嚴華美,形式“東方之冠”的主體造型,“東方之冠”集中體現中國精神與東方氣韻、遠觀壯麗、近觀雄偉,大國氣度雍容顯現、展現一個屬于城市、面向世界的中國大舞臺。國家館空間以南北向主軸統領,形成壯觀的城市空間序列,形式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筑群體。
中國館總體布局出自經典原型,因時就地,整合南北綠地,形成坐北朝南,主軸統領、大氣恢弘的整體格局,體現傳統中國建筑與城市布局的風水理論,國家館以整體大氣的建筑造型整合豐富的多元化的中國元素,傳承經緯網格的傳統建造文化。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宛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建筑界面與場地景觀設計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柔化建筑與城市的聯系。中國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展示了中國文化、東方哲學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
中國館設計運用立體構成手法,對傳統元素進行開創性的現代轉譯,創造流動的現代空間效果,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充分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與結構美,設計以開放性、公共性的現代意識塑造標志性城市景觀,創造了從廣場地面到建筑頂面多層次的城市主體公共空間系統。南面的中國館廣場以東方之冠為主體背景,廣納人群,既為游客、市民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更將成為上海辦各種重大儀式及宣傳活動的標志性場景,設計綜合運用被動式與主動式生態技術,通過國家館的自遮陽體型,有效的降低建筑能耗,全面提高中國館的生態環保示范作用,設計結合當代的空間設計理念與先進的互動信息技術,創造新穎、難忘的博覽參觀體驗。世博會期間,國家館將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下,展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現出一副偉大的中國城市文明圖。
設計要素:作為中國今后的名片,自然中國館也成為世博會招標競爭最激烈的項目之一。先期凌云在外墻上做了70000多個點位的測量,就是為了保證幕墻板的精確安裝,如此巨大的工程量是以前從未經歷過的。而對于吊運的技術難題,凌云更是及時組織技術專家,投資200多萬元,設計出了兩套吊運安裝一體化軌道系統,實現了空中自動裝車、自動滑行、自動卸車安裝、空中對接等板材吊運功能,另外又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焊接設備,讓工人在傾斜角度仰焊的時候能快速施工,這些專利性的技術、工藝創新都保證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地進行。凌云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克服了中國館工期短和施工難度大的兩大難題;同時為了給中國館的“外衣”尋找一種合適的紅色,通過與國家美術學院配合進行的掛樣,調色,最終敲定了7種深淺不同的紅色來共同完成統一、沉穩、經典的中國紅效果,而這種特殊的紅色肌理板也是在國內幕墻的首度應用。是這些創新,加上3個月的工期保證,凌云一舉打敗十四家競標者。蘊含著凌云人智慧和汗水的中國館向世人展示了它美麗的紅色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