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澤斌 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
我帶領的中孚泰團隊19年專注于資源建設,今天已經成為一支擁有500名工程技術人員、5000技術工人的龐大隊伍。我們就專注于做一件事:建大劇院。
今天我想講三個內容。
一、關于中孚泰的介紹。
在過去三年,中孚泰參建的劇院數量全球第一。第二,我們參與《國家劇院設計規范》的編寫,同時我們也是劇院的分類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第三,我們是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授予的劇院聲學裝飾工程的研究院單位。中孚泰在傳統裝飾技術上開創了聲學裝飾。
“中國十大劇院”中孚泰貢獻了六座,中國最佳聲效三家劇院中孚泰貢獻了兩座。今年,我們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并獲得了劇院建設方面的專利11項,取得了研究成果37項。
為什么我要專注于這個行業?四年前,我看到了一份資料,我國的現有大劇院中大概70%存在問題,其中30%問題很嚴重,只有1/3質量相對比較好。原因在于,一個城市看到別的城市建了大劇院,該市的市長也就想建,于是就叫人設計劇院,盲目上項目,最終導致出現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幾年我一直帶著我的團隊不斷調研和思考。近幾年,我們不斷加強探索,并與同行展開研究,取得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基本上從去年或者前年開始,這個問題基本得到比較好的解決,我們總結出一個經驗,稱為“劇院建設的四步法”。首先我們要做定位研究,一是劇院的功能定位,召開會議、音樂廳還是劇目、戲曲演出,這是第一步,在這個劇院過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很多建設者往往不關注這一塊,導致很多問題;二是劇院的管理定位,劇院該由誰來管理的問題,是委托給別人管還是自己管,委托別人管會為劇院帶來一部分演出資源,但是你的品牌會被模糊掉,因為他的目標和劇院本身的地域文化品牌是有差異的,西方和我們國家都有這個問題;三是劇院的屬性定位,該劇院是公益性的還是盈利性質的。公益性劇院的一個很重要的職能就是推廣公共文化和傳播文化價值觀,其次是投資和產出的問題以及如何把它培養成成熟的品牌的問題,甘肅大劇院在這兩方面解決得都不錯。現在,甘肅大劇院已經在蘭州和甘肅省家喻戶曉。一個劇院一旦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品牌之后,會為它的附加值和營運管理創造非常好的條件。
劇院建設的定位問題解決之后,接著我們就要進行功能的規劃設計,功能的規劃之后我們再進入我們常規劇院建設的第三步,建筑設計。很多劇院的前期工作做的不到位,最終導致出現很多問題。第四步是技術管理。由于很多城市就只有一座劇院,沒有任何人有這方面的經驗,設計師搞設計,土建的搞土建,核心的專業更沒人做過,技術的統籌也沒人做,這些都會導致我們的劇院出現很大問題。70%的劇院建設不合格,這是極大地浪費社會財富。
過去五年間,通過中孚泰和廣大同行的共同努力,我國劇院的建設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甚至高于國際的平均水平。尤其最近三四年建成的劇院的質量明顯高于以前,可以說60—70%的劇院的質量都是比較好的。
我的目標是,建一個劇院帶動一方的建筑建設水平進步,帶動一方的文化事業進步,帶動一方文化產業進步。實際上,每個劇院的運營如果都能達到這三個目標,我們的建設者和管理者才會對百姓有一個好的交待。
二、對中國劇院發展方向的思考。
今年我帶著我的技術團隊到歐美進行考察,大概去了三次,差不多花了30天的時間,目的就是解決我們投入和產出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的劇院即使有大量的政府投入和補貼,但還是長期虧損。
劇院建筑是文化復興的重要內容。自古以來,劇院建筑在文化傳播領域的影響力都很大。第二個,劇院是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這里有三個案例,一個是羅馬的斗獸場,到現在它還代表著古羅馬的繁榮,第二個是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建于130年前,它奠定了維也納作為全球音樂之都的地位,第三個是美國的百老匯和好萊塢,它們也是一種見證,這兩個地方奠定了美國屬于文化強國和文化產業強國的基礎。
但美國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也有教訓。在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經濟低潮期,美國在西方是很可憐的,因為那時候的全球范圍內,社會主義遠比資本主義強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推掉了很多舊城,建了很多文化藝術中心。當時,美國地方政府也是看到其他城市建造劇院,自己也就建,但后來他們發現,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營運費用貴,便開始重新審視它的可行性。運營高昂的成本如何籌措,解決之道在哪里?我們請了美國三個行業的教授一起完成這個課題,最終找到了構建美國文化強國的三個基因。
第一,美國建設劇院的三種模式:第一種是集群化模式,就是一個城市建設一個大劇院,就像甘肅大劇院,是個“航空母艦”,然后配套幾十個小的劇院;第二種是集約化模式、多功能化,甘肅大劇院也是個典型的例子。第三個就是劇院建設社區化,美國的社區音樂廳到處都是,投資很少,但這個是惠民工程。
首先我詳細介紹下什么是集群化,它構建了美國文化持續發展的基礎,美國利用劇院傳播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美國劇院的航空母戰斗群的模式,一個大的配套一群小的,這群小的又分成不同層次,一個大劇院周圍往往要建很多專業性的小劇院,他們自下而上為大劇院提供豐富的劇目、人才等演出資源,大劇院的品牌效應具有由內向外輻射文化的影響力,這樣相互融合,共同繁榮,形成城市的文化功能區,形成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環境。
第二種就是集約化。集約化在美國,包括北美和歐洲基本是一樣的,花一分錢辦三分事,就是辦一件事的錢做三件事,這形成了文化產業投資與回報的良性循環。劇場大部分會多一個禮堂,供人們做活動用,美國的大型會議不多,但是搞活動、聚會很多,然后就是搞綜合性的演藝中心。我們有音樂會、劇目、地方戲曲,還有作為推動產業的展示和推廣的平臺。比如甘肅大劇院新年晚會、新聞發布會,甚至我們的每一個重要成就、產品的新聞發布會,這些都可以成為它推動當地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平臺。美國每一個著名的品牌大企業都固定到一個音樂廳做它產品的發布會。
最重要一個模式就是社區化。社區音樂廳可以供美國小學生舉行畢業典禮、生日晚會和家庭朋友聚會,美國兒童的文化傳播能力的鍛煉就從這里開始。之前,每次去美國也就待幾天,最近我們公司在百老匯買了一棟別墅作為我們的辦事處,沒事就到社區散步,找當地的百姓聊天,去看教堂和音樂廳。三天里,我大概看到了十幾個音樂廳和教堂。稍微好一點的社區,大概都會有一個投資10—30萬的音樂廳,小學生畢業前基本上進行一次文化實踐活動:要主辦一場音樂會。你的演出劇目的創作、演出場地、演出費用,觀眾邀請信應該如何做,演出是以你為主,還是家人或者同學一起演?美國舉辦一場音樂會還提供紅酒、西餐,這些都要他去弄。演出完一般要制作光盤,并進行銷售或者作為禮品發送。老師還會要給學生進行考評,不及格就還得再來一場。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孩子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包括對一場音樂盛會的理念,都會得到很大的鍛煉。每個孩子都這樣做,這就是美國文化繁榮的可怕之處。有天賦的人可能就就從這兒出去了,甚至有些小學生的劇目成為了國家傳播自身劇目和電影的原型。正是因為美國有這么龐大的劇目創作基數,它才會那有那么多的優秀劇目在全球傳播,而我們只依靠專業的劇團進行創作。同時,這種社區音樂廳可以讓老百姓享受到豐富多彩、高品質、健康的文化生活。這種活動的費用很少,就是10美金就可以聽兩小時的音樂會。
國外的經驗和我們的現狀包括中央的政策都要求劇院要向集群化、集約化、社區化的方向發展。美國劇院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借鑒。
中央提出了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的號召,這對劇院建設發展來說是一個機遇。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短缺問題也十分嚴重,這對建筑向集約化發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美國只有兩百多年的文明,我們有5000年的文明,這就意味著我們有很多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等待去被開發、被挖掘。這些可為劇院提供源源不斷的演出內容。
我們提出了未來劇院建設的三個層次的模式,這個也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講。這個叫做三種層次,我們跟美國還不一樣,還不能全照搬照抄他的。最重要一個層次也是最低的層次就是社區多功能音樂廳,這是促進我們文化產業復興最最重要的關口,把這件事抓好了,我們民族的繁榮、文化的復興指日可待。
三種層次的劇院功能是不一樣的。第一個層次就是大劇院,專業性的“航空母艦”,它的作用就是滿足大型專業劇目的演出,這種演出都是在小劇院演了幾十場,每場演出都是在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創作,不斷地完善,而且試演成本低。一個好的劇目沒有100次的修改和歷練是成不了著名的劇目的。第二個就是小型的專業劇場,要么是專業的音樂會,專業的戲曲或者歌劇,甚至包括流行音樂。這部分劇場供專業人士創作劇目,是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也是高層次專業表演的場所。第三個層次就是惠民工程,這個部分的數量特別多,也是多功能的,但都花錢不多,把老建筑變成多功能的音樂廳都是可以的。這些地方離我們的社區非常近,去享受文化生活也非常方便,又很便宜,例如文化宮、少年、社區文化中心等等。我們在深圳提出了這個想法后,深圳馬上就拿了一個區進行改造。目前,我們正在做試驗,每一個就投資200萬,把它改成100—200人的社區音樂廳。另外還有舊的劇場和禮堂的改造,然后就是會堂、演播廳、多功能體育場館。最近,我們在東莞的一件事做得特別漂亮。我們對一個體育館進行了改造,除了正常的比賽之外,把體育館的蓋子一蓋就進行音樂演出之類,我們還加了一層觀眾席,在第二層建了260個包廂,一個包廂一個企業的一年租金就是50萬,整個體育館的座位達到18000個,這樣的話演出場次多,肯定會賺錢盈利的。這既是一個文化惠民工程,也是非專業要求的流行音樂人才的培訓基地,文化產業和文化傳播活躍的土壤。也只有有了這樣肥沃的土壤,我們的文化事業才能茁壯成長。
我做過初步的統計,我國舊的劇場超過10萬個,但我們現在每天晚上演出的劇場就是1000個左右。如果10萬個全部用上,每天晚上將有5000萬人在聽音樂會,觀看演出,創作劇目。13億人中有5000萬人做這些文化活動,我們就可以做到不打麻將,不喝酒了,不卡拉OK了。隨著我們的文化消費和創作、演出基數增大,出現優秀的劇目、優秀的指揮家、優秀的劇團的概率就會增加,只有有優秀的東西才能傳播到國外去。首先把我們13億人搞定,加強對民族文化,民族價值上的認同和凝聚力建設,就會影響全球。
其實對舊劇場的改造費用是非常低的,比建設新劇場要節省很多。我們建設新劇場動輒上億,改造就劇場也就是千萬級,甚至百萬級。
三、甘肅大劇院是中國劇院的典范
從專業角度講,甘肅大劇院是中國劇院的典范,而且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典范。大家分析一下中國十大劇院的建筑面積、建筑工期、投資額等評選指標,十大劇院的的平均投資額要超過15個億,而甘肅大劇院只有4.5個億,最終的結算也不超過10.5億,不到平均值的1/3;甘肅大劇院的建設有效工期只有25個月,建筑面積只有34000平方米。總結起來,甘肅大劇院創造了中國劇院建設的五個領先:第一個是功能領先。在全球范圍內,劇院建設最怕的技術難關就是把會議功能、音樂廳和綜合劇場完美結合起來,這是行業內最大的難題。難在哪里呢?一個是混響時間。我們開會的混響時間正常是0.7-1.0秒,但是我們音樂會的混響時間要達到1.8-2.4秒,會議要清晰度,音樂廳聽起來悠揚優美,怎么辦?普通的一個空間是不可能做到這樣的,甘肅大劇院把它解決得比較好,而且比較完美。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功能的規劃。這個劇場的三個功能規劃做得相當棒。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觀眾系統,觀眾如何進場、如何疏散,衣服包裹存放、休閑娛樂,甚至一些交通問題都做得相當棒。第二個就是我們演出系統跟在后臺的表演系統,包括舞臺、道具、演職人員隨時的進出,燈光的的變換都處理得非常好。第三個,中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VIP,這個也做得非常好。最后一個就是我們的管理系統,你在演出時,我們的很多管理人員在外面站崗,但是不能給人看到,還要方便。另外,劇院建設的成本要低,做到綠色環保,甘肅大劇院也做到了一流水平。第二個是投資金額的領先,近30年新建的省級大劇院平均投資額超過10個億,甘肅大劇院只有4.5億,而且這4.5億是有效的投資,劇院的裝備非常先進,硬件設施、功能系統都非常強大。這也是它被評為十優的原因。第三點就是,它的投資性價比。甘肅大劇院實際上花一分錢辦了四件事。通常,我們建設一個會議中心要5個億,建一個音樂廳要5個億,建一個戲曲廳5個億,再建個劇場也是5個億,一共要花20個億,如果把土地加起來就是40個億,但是甘肅大劇院就花了一份錢,4.5億,投資性價比特別高。當然有人說它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建筑,但它一定是最好的劇場和會議中心。另外就是建設周期領先,建設周期25個月,25個月能建這么好的劇院是非常難的事情。最后一個,甘肅大劇院的領先建造經驗要在全國推廣,現在全國到這兒來考察學習的人非常多。另外,甘肅大劇院獲得了四項含金量高國家級獎項,尤其是它的規模只有3.4萬平方米,投資4.5億,十大劇院不是因大而獲得,而是因為它優而獲得的,它的十大劇院跟其他九大劇院的含金量完全是不一樣的,這個是濃縮的精華。第二點是它獲得了魯班獎。第三是獲得了國家科技示范工程,這個工程的環保節能和節約資源型建設史無前例,開創了劇院建設的集約化投資建設模式。第四,它獲得了全國裝飾獎。
我還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團結一批有文化建筑建設夢想的有識之士,為國家建設一批可以流傳百年的文化精品建筑。我還有12年退休,我希望到時候世界100個劇院中就有20個在中國,中國的劇院夢就是中國民族文化建筑的復興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