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行業作為一個相對獨立、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行業,形成的時間相對較晚,國家在產業政策、行業發展管理等方面還不配套,對企業經濟、技術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的考核、評定機制的建立相對滯后,嚴重地阻礙了行業、企業的發展。人才的缺失已經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一)裝飾行業在人力資源上面臨的困境
據調查,我國的建筑裝飾行業在人力資源方面面臨著諸多困難,最為突出的有三點:一是勞動力資源短缺,勞動力成本快速提升,農民工管理難度越來越大;二是建筑裝飾作為一個相對獨立行業發展起步較晚,在產業政策、經濟、統計、技術人員的注冊管理制度,以及國家對行業發展的管理等方面還不配套,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與行業需要不夠匹配,導致設計人員、注冊建造師、裝飾裝修工程管理人員等專業人才匱乏;三是隨著企業的擴張,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匱乏。同時,為化解社會矛盾、縮小城鄉差別,國家在農業政策、新農村建設、農民工政策等方面還將做出新的調整,這不僅會加大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也會大幅度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管理難度,特別是對施工現場操作層人員管理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人才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企業的生命之源。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很多建筑裝飾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人才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為了有效地緩解人才匱乏的現狀,各企業都在進行不斷地嘗試,總結起來大致有三個方面,即對外引進、內部培養和校企合作。對外引進人才是解決建筑裝飾企業人才匱乏的一條捷徑,能取得立桿見影的效果。其大體可分為兩個方向,即從行業外引進和業內引進。
從行業外引進主要針對的是企業高管。隨著裝飾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上市或積極準備上市,高管普遍缺乏的問題就更加凸顯,因此,從行業外引進職業經理人等高級管理人員已經成為很多較大裝飾企業人才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由于裝飾行業的特殊性,其他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很難適應建筑裝飾企業的全局管理,往往“水土不服”,這導致目前各大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更多從企業內部產生或行業內流動,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專業人才業內挖角。注冊建造師(項目經理)、造價師、設計人員等專業技術人才可以說是裝飾企業必備的人力資源,對于這部分既需要資質又需要資歷的技術中堅,大部分裝飾企業只能在業內挖角。但這些專業人才理所當然受到各個企業的重視和保護,因此想成功挖角并不容易。即使挖角成功,其代價也相當不菲,這也客觀地增加了人力成本。
(二)企業內部人才培訓投入加大
內部人才的培養相對于對外引進來說見效相對較慢,但能根據企業的戰略需要和員工的不同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不僅有利于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對企業的認同感,還可以更好地配合企業的戰略規劃。
內部培養方面,通過對百強裝飾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每個企業都十分注重人才培養,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其中,亞廈股份、中標建設、僑信裝飾、銀建裝飾、上海嘉春、愛得威、維業裝飾、海外裝飾、華輝裝飾等公司在建造師、造價師、結構工程師、項目經理、設計師人才培養方面人均年培訓投入均為萬元以上。
嘉信裝飾、南通四建、弘高裝飾、山東省裝飾集團總公司、鵬潤裝飾、維業裝飾、瑞和股份、四川華西、浙江華爾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等百強裝飾公司在建造師、造價師、結構工程師、項目經理、設計師人才培養方面人均年培訓投入也在幾千元到萬元不等。
(三)與科研教學機構深入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是建筑裝飾企業人才發展戰略的一條全新之路。近年來,隨著裝飾行業的大力發展和企業運作的日益規范,社會認可度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加入到裝飾行業中來,這為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礎。同時,越來越多的建筑裝飾百強企業與高等院校進行了合作辦學的嘗試。
2005 年,晶宮裝飾在南京工業大學設立獎學金,合作建立教育實習基地。2013 年 7月 2 日,晶宮裝飾與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正式達成合作關系,建立學生實訓基地。同時,華軟學院特聘晶宮裝飾董事長沈俊強先生為華軟學院數碼媒體系客座教授。建立實訓基地協議達成后,晶宮裝飾將為華軟學院景觀建筑設計、藝術設計等專業提供實習基地,并對參加實習的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以及遵紀守法的教育和實習成績考核等。華軟學院將在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科研攻關等方面對晶宮裝飾提供支持,優先提供專業信息和技術咨詢,在技術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并根據晶宮裝飾實際需要擇優推薦畢業生。2007 年底,金螳螂與蘇州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在原蘇州大學城市科學學院的基礎上,共建蘇州大學金螳螂城市建設學院。2008 年 9 月,學院更名為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筑與城市環境學院。這是建筑裝飾行業開創校企聯合辦學的第一步。
2011 年,深裝集團在人才培養方面與合肥學院戰略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產、學、研一體化取得顯著成果。深裝集團與合肥學院共同申報設立裝飾設計師實踐教育中心,并與藝術系簽訂了訂單式培養協議,合資注冊了安徽深裝合大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嵌入式實驗室,推進設計工作。深裝集團副總裁謝方鐸被合肥學院評聘為教育部全國應用型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
2012 年,中孚泰與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以及武漢大學相繼簽訂了《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協議》,并認真研討關于如何把中孚泰的優勢與經驗傳承給新生代,真正培養出實戰型人才。針對此次合作,中孚泰在公司設駐了實習基地,把實習生安排在中孚泰實戰團隊中,除了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感受真知,中孚泰還選派了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師、工程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輔導、考核。2013 年 2 月 27 日,數名深圳大學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成功入職。
2012 年 7 月 8 日,深圳市寶鷹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正式簽約,人才聯合培養。
2013 年 1 月 4 日,山東富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富達裝飾)與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土建工程系簽訂《共建就業實習基地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
2013 年 1 月 8 日,瑞和股份與深圳大學合作建立的實習基地正式揭牌。
2013 年 7 月 25 日,廣田股份與廣州美術學院簽訂“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行廣州美術學院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掛牌儀式。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養制度的創新,克服了師帶徒緩慢而量少和企辦校輻射面窄的缺點,能快速、批量地培養高質量、專業性的人才。校企合作是教育與經濟合作的具體化形式,使教育能根據企業實際需要為企業服務,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出社會和企業需要的人才。
從調查結果中發現,建筑裝飾百強企業無論是對外引進、內部培養還是校企合作,都是在廣泛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加強自身人才儲備,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從而形成企業在人才上的核心競爭力。
(四)“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為百強企業輸送設計人才
首屆“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是在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指導下,協會官方網站中裝新網、中華建筑報社聯合全國知名高校、知名設計機構和優秀建筑裝飾企業共同組織開展的,大賽由中裝建設全程戰略合作。自 2013 年 4 月 10 日大賽啟動以來,吸引了上百所高校的環藝系在校生踴躍參加。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領導、建筑裝飾百強企業負責人及知名設計師組成陣容強大的宣講團,在北京、濟南、天津、深圳、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廈門等城市深入高校,與在校大學生近距離交流,了解同學們的需求,建立校企之間有效的溝通橋梁,有力地推動了校企合作、產學結合,促進了人才培育和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
半年多的時間里,大賽組委會共收到參賽作品近千份,最終由評審團專家從中評選出148 份優秀作品,其中特等獎 3 名、一等獎 10 名、二等獎 20 名、三等獎 30 名、優秀獎 85 名。
同時,基于各大企業對設計人才的熱切渴盼,大賽組委會特別邀請各大高校推薦 600 余份優秀作品,在其中遴選出推薦作品一等獎 5 名、二等獎 10 名、三等獎 20 名,優秀獎 35 名。
此外大賽特別增設網絡評選環節,評選出最受歡迎作品獎 5 名。所有獲獎學子,都將獲得由中國建筑裝飾百強企業提供的就業 / 實習機會。
大賽及巡講活動獲得了數百家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的報道--這其中包括中央四套中國新聞的報道,網絡媒體的報道更是不計其數,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大賽得到了各地百強企業的大力支持,他們不僅協助組委會聯系高校、協助會務,還為獲獎學子提供了一千多個實習和就業崗位。
大賽還得到了優秀設計師們的熱情支持,他們不僅主動擔任參賽學生的指導老師,全程為學生的設計作品進行悉心指導,還將在獲獎學生就業或實習之后,擔任學生們的導師,使他們設計人生的第一段旅程走得更好。大賽加強了建筑裝飾企業與高校環藝專業的深度合作,豐富了廣大學子的實踐經驗,幫助他們解決了就業難題,同時也為建筑裝飾企業發展發掘出了更多切實可用的設計人才,培養和壯大了建筑裝飾設計師團隊,實現了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為行業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中裝新網總編輯朱時均與中裝建設董事莊展諾就第二屆“中裝杯”設計大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 2013 年 9 月 27 日舉辦的首屆“中 裝杯”全國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第二屆啟動儀式的最后,主持人宣布第二屆“中裝杯”全國大學生空間與環境藝術設計大賽啟動,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中裝新網總編輯朱時均與中裝建設董事莊展諾就第二屆“中裝杯”設計大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