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 我國建筑裝飾行業起步較晚,傳統的人工操作與手工組裝方式仍主導著整個施工過程。從原材料開料、構件加工直至安裝到位都在施工現場完成,使得建筑裝飾工程的效率降低、質量參差不齊,浪費了人力物力、延長了工期、提高了造價。這種傳統的生產模式已經大大制約了各個裝飾企業乃至整個裝飾行業的發展。
根據對建筑裝飾工程施工流程的分析,80% 的傳統施工方式都有可能實現工廠生產、施工現場裝配,其中木制品、石材飾面、幕墻等裝飾部品部件更可全部采用工廠生產、現場裝配的模式。為了保證質量、提高效率、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以“配件生產工業化”達到“施工實現拼裝化”的建筑裝飾工業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一)工業化是裝飾行業資源整合的有效途徑
從 21 世紀初開始,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就在工業化的道路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離真正的工業化還有較大的距離。真正的工業化必須達到裝飾構配件加工與安裝徹底分離,構配件加工完全脫離施工現場,裝修所使用的物品和材料都由工廠化生產,現場集成化裝配。
工業化首先是標準化。標準化是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的基礎,沒有標準化就沒有現代工業化,對于剛剛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建筑裝飾行業而言更是如此。裝飾行業工業化必然要求部品部件的配套性、通用性強,要求部件小型化。這樣,部品部件的加工制作、運輸、安裝均可輕便靈活,而且標準單元的組合靈活機動,可大可小,創造思維的空間被充分擴大,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也就得到增強。這就首先要求零部件標準化的實現,采用“模數化協調”的原則和方法,去制定各種部品件的規格尺寸,以滿足各類設計需求,為批量生產創造條件;其次要求實現組合的標準化,使其能準確無誤地安裝到指定的部位,且不同企業生產的部品部件可互換;最后要求實現運輸、包裝的標準化,為實現最終產品質量提供保證,確保工作效率。
工業化必然是社會化。社會化強調的是社會分工和協作,工業化正是伴隨著社會的高度分工而產生的。裝飾行業不是一個孤立的行業,自誕生以來它就是市場化和社會化的。行業中的企業也是具有社會性的,從工程項目的獲得到施工組織管理再到部品部件的組織,都是通過廣泛地組織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分工合作來完成的。
任何一家企業,不管是裝飾企業還是建筑材料廠商,都不可能以自給自足的方式實現裝飾行業的工業化。充分整合上下游資源,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才是實現裝飾行業工業化的關鍵。
工業化必然是規模化。規模化是工業化的客觀要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生產活動規模越小越散,效率就越低,成本就越高,而生產規模越大越集中,效率就越高,成本也就越低。裝飾行業的工業化,就是要把作坊式的小生產轉變成規模化的大生產。
(二)裝飾百強的工業化探索
作為行業發展中的佼佼者,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百強企業對工業化的認知和探索也走在了行業的前端。建立產業園區、集成發展,成為裝飾百強企業的首選。百強企業建立產業基地的相關資訊,前文已有詳細敘述,不再贅述。
在工業化探索發展的路上,中國建筑裝飾百強企業一直孜孜以求,從不懈怠。他們的努力為行業發展增添了新動力,為推動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集約型轉變指明了方向,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三)合作共贏,避免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
裝飾行業工業化是大勢所趨,但并不意味著大家要一哄而上投資同類型產業園,也不能每一個企業什么都做,大量投資各類產業園,這樣會造成產能的閑置和資源的浪費。因此,裝飾行業的工業化需要協調、合作、有序的發展,有能力的企業可辦廠或投資各類產 業園,暫時沒有能力、但需求迫切的就尋求合作。我們希望各百強企業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精誠協作,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