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制約,要受到經濟政策甚至社會政策的影響。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持續進行的房地產調控,已經引發了人們對建筑裝飾產業前景的憂慮,而近期出臺的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政策,更加重了這種憂慮。
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研究,盡管這些政策都與建筑裝飾產業息息相關,但其影響是局部的、有限的,并不會改變建筑裝飾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
建筑裝飾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堅實基礎是真實而強大的市場需求。需求決定供給,需求是經濟增長最根本、最可靠的動力。
新型城鎮化與建筑品質消費所創造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將支撐建筑裝飾產業繼續維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建筑裝飾行業的市場需求來源于兩部分,一是新開發建筑的初始裝飾需求;二是存量建筑改建、擴建、改變建筑使用性質或初始裝飾自然老舊而形成的更新需求。隨著存量商業營運用房、住宅數量的增長和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成熟,既有建筑整體及局部的更新改造服務需求不斷擴大。
在“存量+增量”雙重增長的需求驅動下,“黃金十年”之后,建筑裝飾產業將迎來“白金十年”。
?。ㄒ唬┬滦统擎偦瘜榻ㄖb飾產業創造巨大的、持續的增量需求
2010 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為 4260 美元,首次由“下中等收入”經濟體轉變為“上中等收入”經濟體。2011 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 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這兩個“首次”意義重大,標志著我國開始由鄉村中國向城市中國轉變,我國經濟社會和城鎮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突出問題是兩億多農民工如何市民化。有跡象表明,李克強總理倡導的新型城鎮化的實質在于,通過產業轉移和梯次升級,帶動新城鎮就業并創造稅收,使數以億計的農民真正脫離土地,融入城市,撤掉“農民工”這個不倫不類的帽子,成為地地道道的市民。若城市化率每年提高 1 個百分點,則每年將有 1300 萬左右的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直接拉動建筑業需求 6 億平方米以上。
從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城市化率快速提升階段, 建筑業投資額及新建建筑面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以住宅為例,在城市化率快速提升到基本完成的過程中,戶均住宅套數通常從 0.80 提升到 1.10 左右,例如,美國為 1.27,日本為 1.14。我國城鎮家庭戶均套數僅為 0.89,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光大證券的研究表明,最保守的估計,2013 年、2014 年、2015 年,新增住宅面積分別為 92254、94029、95804 萬平方米;新增公共建筑面積分別為 18451、18806、19161 萬平方米。假定新建住宅毛坯房占比 70%、精裝修率為 30%、裝修造價為 1000 元 / 平方米,公共建筑裝修造價為 1500 元 / 平方米,則未來 3 年,家庭住宅裝修新增市場需求量每年至少達 6500 億元,公共建筑裝飾的新增市場需求量每年至少達 8345 億元。其中,交通設施、高端酒店、城市公共空間、商品住宅精裝修等細分領域的市場需求,尤其值得關注。
?。ǘ┙ㄖI竣工面積是建筑裝飾存量需求的較好的前瞻性指標
國內建筑業存量規模的快速增長始于 1998 年開始的住房貨幣化改革。1998 年 , 國務院宣布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中國人民銀行出臺《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并安排 1000億元的貸款指導性計劃,倡導貸款買房。1999 年,中央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制度,住房真正全面推向市場。建筑業房屋竣工面積增速在 1999 年開始攀升,雖然,2005 年和 2007 年因房地產調控導致增速出現兩個波谷,但年度增速基本保持在 10% 以上。
我們假定公共建筑裝飾更新周期大約為 5-8 年,進行二次裝修的比例為 80%-100%;家庭住宅裝飾裝修更新周期為 8-12 年,進行二次裝飾裝修的比例為 50% 至 80%。據此判斷,20世紀末放量增長的各類建筑已陸續進入二次裝飾裝修需求釋放階段。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估算,未來 3-5 年,國內裝飾存量市場需求每年將達 13000 億至 17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