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憑借“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永康精神,永康工業從家庭作坊起步,逐步形成聞名全國的五金塊狀經濟和產業集群,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影響力不斷增強。全市現有各類工業企業近萬家,形成汽車摩托車整車及配件、電動車、金屬安全門、電動工具等重要產業,“永康五金”被評為浙江區域品牌,先后獲“中國五金商標品牌基地”、“中國門都”、“中國休閑運動車之都”等稱號,成了名副其實的“五金名城”。但是,永康的發展過程中,同樣遭遇“成長的煩惱”,面臨著資源、技術、管理等要素資源瓶頸的制約。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秘書長羅百輝認為,在整體經濟形勢非常復雜的背景下,全面推進五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產業組織化水平、培育競爭優勢產業、增強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打造先進五金制造業集聚區
永康五金產業集群———永武縉五金產業帶建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全省經濟布局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一項重大決策。作為全省21個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之一,首次以永康為核心區,把武義、縉云兩縣納入永康五金產業集群進行統一編制,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永康五金產業集群的肯定、支持和未來發展的關懷。目前已在制訂三年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形成《永康(含武義縉云)五金產業集群行業分析材料匯編》和《永康(含武義縉云)五金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究總報告》(初稿),明確了永康市五金產業轉型升級目標、方向以及戰略方針。在今后的幾年中,永康的首要任務是抓好經濟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落實,推動本區域塊狀經濟加快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整合擴容構筑現代五金孵化器
經濟開發區、城西新區以及各鄉鎮工業功能區是永康市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要堅持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加快土地資源整合,盤活土地存量,按照產業集群和循環經濟的理念,提升現有園區規劃水平,合理優化空間布局。總體上,經濟開發區今后將重點發展汽車摩托車整車及裝備制造業,建成規模10平方公里的汽車產業園。要以汽車整車企業為龍頭,提升汽車關鍵零部件的質量和技術水平,推進產品結構由單一零部件加工向總成化、系統化和模塊化方向發展。城西新區將重點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土地等資源要素向高新技術傾斜,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工業功能區主要是發揮中小企業孵化器和產業基地功能。
股份改造培育骨干龍頭企業
以企業股份制改造為抓手,引導企業打破原來家族制管理模式,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積極推行技術股、項目股、管理股、營銷股等要素股,促進股權多元化和社會化,建立產權明晰的現代企業制度。在此前提下,引導行業龍頭企業以技術、資本、品牌等為紐帶,通過聯合、收購、控股,將關聯配套的中小企業納入其產業鏈,努力使自身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五金企業;扶持優勢產業發展,特別要加大汽車及其零部件等主導產業的扶持力度,落實“一企一策”來培育龍頭企業;鼓勵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快速提升企業規模實力;要引導上規模的重點企業與國內外大型企業合資合作,提升管理水平和擴大市場份額;扶持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業創造條件到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今年力爭本土企業上市實現“零”的突破。
自主創新培育市場優勢主導產業
目前,五金產業已經形成以汽車摩托車整車及其零部件為龍頭的八大主要產業,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技術等層面的支持,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要切實改變目前五金產業全球價值鏈低端的現狀,根本的是要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是重專利。發揮五金科技創新平臺作用,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區域產業集群內企業由貼牌生產向自主設計轉型。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加大新技術成果轉化的政策扶持,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擴大效應。
二是重標準。引導和支持企業以發明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為基礎,主動參與制(修)訂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積極搶占技術領域的制高點,努力掌握市場的話語權;同時要加大力度開展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工作,幫助外向型企業按采標組織生產,化解國外技術壁壘,提高我市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三是重品牌。大力實施質量振興和品牌帶動戰略,做好“中國門都”、“中國休閑運動車之都”兩個國字號區域品牌的文章,以“兩都”為名組成企業聯盟或大集團,把1300多家防盜門、休閑車生產企業納入聯盟成員,避免低價、劣質和無序的競爭。鼓勵企業自主創牌和參與標準制訂工作,做好中國五金商標品牌基地和“永康五金”浙江區域品牌的維護、提升和輸出,爭創全國“質量興市先進縣”。
四是重人才。重視企業家隊伍的培育,引導企業家講底氣、講大氣和講和氣,著重培養一批具備現代意識、世界眼光、德才兼備的中青年企業家隊伍。健全柔性引才機制,加強科企合作,建設人才基地,完善人才評價、使用和獎勵制度,多形式開發引進人才資源。發揮永康職技校作為五金產業技工搖籃的作用,不斷為五金機械產業輸送高技能人才。
延伸拓展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要傾全市之力構筑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進“五大中心”建設,并向“十大中心”延伸拓展,為企業在現代物流、會展服務、金融保險、科技服務、電子商務、信息咨詢等生產性領域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在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環節,在滿足本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同時,為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鼓勵和引導企業以產前研發和產后營銷為重點,將與生產環節相關聯的服務業分離出來,降低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中國科技五金城要創新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加強與國際知名商業集團的對接,抓好市場劃行歸市、整合提升工作,切實提高五金城的經營管理水平。重視提升以商貿、酒店、旅游等就業吸納能力強、市場需求強烈的生活性服務業,特別要加快方巖核心景區周邊村莊搬遷工程,使方巖風景區的品位實現根本性提升。
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產業集群不是簡單的企業集聚,而是要在資源總量、環境承載力不變的條件下降低產業運行成本。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選好項目,選準項目,防止項目的重復建設,杜絕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項目。要加大環保監管力度,鼓勵建設環境友好企業,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突出抓好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淘汰落后產能。建立產業淘汰機制,強化節能減排、畝產稅收標準等進入門檻,迫使低端企業關?;蜃晕腋脑?,把有限的土地等資源“解放”出來,重新配置給高附加值的企業和產業,實現土地集約利用,降低產業整體的資源依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