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的工業電氣產業是省政府批準的全省21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試點之一。如何抓住機遇,加快工業電氣產業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是當前樂清市政府需要著手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樂清市工業電氣產業發展現狀
(一)產業規模迅速壯大。2009年,樂清工業電氣行業實現產值509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占全省工業電氣行業總產值的65%以上,外貿出口值占全省工業電氣行業出口總值的75%以上,其核心產品低壓電器多年來一直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電器之都”。
(二)組織體系相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電氣及相關配套生產企業6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00多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61家,4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13家企業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大多數企業扎根樂清本地發展,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機制不斷優化,以龍頭骨干企業關鍵產品和裝配生產、市場營銷和技術研發為主導,中小企業聚焦零部件加工生產的區域產業鏈垂直分工協作體系日益成熟,基本形成了由一群高度關聯的生產企業群體、供應商群體、銷售商群體和其他相關產業以及行業協會構成的工業電氣產業集群。
(三)品牌質量不斷提升。樂清工業電氣行業目前擁有13個中國名牌產品、25個中國馳名商標、33個國家免檢產品。產業標準基本與IEC標準接軌,標準總體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擁有的生產許可證、CCC認證、UL、歐盟CE認證等國內外證書在全國電氣產業基地中最多。建立了100多家產品試驗中心,建成國家和省級產品檢驗、測試中心各1家,國家工業電器質檢中心也已開工建設。
(四)創新能力有所增強。近年來,樂清工業電氣龍頭骨干企業不斷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年研發投入占當年銷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高達3.52%。2家建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企業建有博士后流動站,擁有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46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7家。
二、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劣勢
(一)企業之間縱向合作的協同性仍然偏低。樂清工業電氣技術研發和市場銷售網絡主要集中在龍頭骨干企業中,但是技術研發資源本地化優勢尚未形成,一些產品核心技術尚未掌握。同時,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之間缺乏技術、信息、知識等方面的共享和協同管理,難以實現產品設計、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同步升級。
(二)低端徘徊導致橫向同質競爭過于激烈。雖然樂清工業電氣產品已從低壓延伸至中高壓領域,但是目前大部分企業仍以中低壓為主,低壓領域主要產品仍以第一代、第二代和改良后的第二代為主,生產技術成熟,裝備投入要求不高,導致行業進入門檻比較低。特別是目前仍然存在一大批管理落后的小加工企業,致使產業主體產品同質化,低價競爭現象比較突出,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產品質量的提升。
(三)城市綜合服務配套能力亟須整合提升。土地資源緊缺是樂清工業電氣產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因不能供給足夠的土地,一方面致使部分優秀企業外流,將全部或者主要產能遷出樂清。另一方面導致工業用地價格不斷抬高,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同時,土地資源緊缺與企業普遍需求的現實,造成政府在土地供應采取“分蛋糕”式的做法,現有的工業項目普遍質量不高,影響了工業電氣產業的發展后勁。此外,相對于溫州市第一強縣、全國百強縣市的稱號,樂清的城市化水平明顯滯后于工業化,園區內圖書館、公園、廣場等配套設施缺乏,居住條件差,致使企業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影響了企業發展。
三、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和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推進工業電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力爭到2012年,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出口達20億美元,培育1-3家超100億元集團,4-8家超50億元企業。重點是拓展兩大空間,強化三大保障,提升四大能力,建設五大平臺。
(一)拓展兩大空間。立足樂清工業電氣產業空間分布現狀,結合溫臺沿海產業帶未來發展的產業布局框架,進一步放大樂清工業電氣產業集群空間平臺規模。一方面,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對照建設國際電器城的目標要求,確保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三規融合”,進一步優化柳市、北白象片的電工電氣產業功能區,整合提升現有的電氣產業。另一方面,加快圍墾工程建設進度,重點在樂清經濟開發區的翁垟黃華片、樂海、新山川等圍墾區塊,拓展工業電氣產業發展空間,在樂清灣港區內適度布置電工電器產業發展用地。同時,針對前幾年產業項目質量普遍不高、遺留下來的問題比較多的實際,加大產業項目的準入門檻,出臺工業項目評估辦法等配套措施,努力選準選好項目,寧缺勿濫,避免把寶貴的發展空間、有限的要素資源消耗在低水平擴張上。
(二)強化三大保障。以加強政策引導、政府服務和城市建設為核心內容,加快優化工業電氣產業集群的公共發展環境。一是強化政策保障。設立“樂清工業電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專項資金”,每年統籌安排1億規模的專項資金,重點用于五大平臺建設,切實加強對工業電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二是強化服務保障。繼續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圍繞企業發展中最關注的問題、最迫切的要求、最需要解決的困難,推行“菜單式”服務,由企業點名,相關職能部門上門服務,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強化“硬件”保障。城市建設一直是樂清的一條短腿,嚴重制約了樂清工業轉型升級步伐。今后,我們將堅持城市化引領工業化理念,圍繞大城市建設,努力掀起城市建設高潮。特別是中心區,計劃用5年時間,開工建設40個項目,總投資29.6億元,做強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切實優化電氣產業集群發展的城市硬件環境。
(三)提升四大能力。一是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企業立足自有研發機構,廣泛整合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優勢研發力量和科技資源,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加快壯大樂清電氣本地化研發力量和對外部優勢技術資源的整合能力,帶動集群電氣產業鏈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二是市場開拓能力。進一步提升集群品牌營銷和銷售網絡的影響力。在進一步支持龍頭企業主導的品牌專賣和代理等營銷渠道建設的同時,探索加快樂清電氣專業市場的轉型發展,整合“中國工業電器”、“中國電氣交易網”及行業協會信息資源,采取虛實結合模式,構建開放式第三方連鎖銷售網絡。三是協同發展能力。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對其供應商設定產品質量和生產工藝和企業管理標準,逐步增加對供應商技術、信息、知識等方面的授權和指導。政府部門對合格供應商在生產用地、融資等方面給予優惠,帶動一批供應商的快速成長,逐步提升內部產業鏈分工企業的協同性。四是關鍵制造集聚力。針對龍頭電氣企業關鍵零部件生產和整機制造項目本地化給予重點傾斜,以電氣關鍵零部件和整機生產的集聚,帶動產業鏈標準部件和其他配套企業的集聚。
(四)建設五大平臺。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于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壯大產業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重點要建好五大平臺。一是科技創新平臺。按照創建科技創新基地(科技城)的目標,進一步做強市科技孵化創業中心,開工建設新的科技創新園,推進教育園區建設,規劃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高級人才集聚區,完善電氣產業的區域創新體系。二是金融支撐平臺。在鼓勵和支持企業上市直接融資的同時,進一步深化政銀企合作,優化信貸投向,減輕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壓力。三是人力資源平臺。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和本地產業發展需求的對接,培育企業急需的高級技工;完成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改建工程,規劃建設新的勞動力市場。四是技術檢測平臺。以現有的實驗室和檢測平臺為基礎,加快整合籌建“浙江省工業電氣公共科技服務中心”,構建和大中型企業技術機構協調互補的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同時,支持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建設檢測機構。五是展示展銷平臺。做好會展中心建設的前期論證工作,為樂清產品提供更好的展示展銷平臺,進一步擴大會展規模,提升會展檔次,增強“中國電器文化節”的品牌影響力。堅持內外樂清人互動戰略,充分發揮在外樂清人的營銷網絡優勢,進一步提升品銷售網絡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