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這個“沒有森林的木業大區”已經成了全國生產規模最大、品牌數量最多、區域最集中、產業鏈最完整、最具行業影響力的地板生產基地,實木地板的產銷量更是占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前不久,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授予南潯為“中國木地板之都”榮譽稱號。成績面前,南潯人沒有陶醉,沒有止步,在北京舉行的地板發展規劃研討會上,反而以更清醒的認識、更振奮的精神、更堅定的決心、更高的起點,實現產業的“集群騰飛”。上月31日上午,南潯區區委書記高屹走進本報《對話》欄目,暢談南潯地板產業的“微笑曲線”。
觀點一
“南潯精神”創造“木業神話”
記者:來南潯采訪前,我始終不明白一個沒有森林資源的江南古鎮,卻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木地板之都”,首先請您談談南潯為何能與木業結緣?
高屹:上世紀80年代,南潯鎮有很多制作家具的家庭作坊,隨著家具業的興旺,帶來了對膠合板的需求。那個時候,南潯的家具廠都要到上海周邊去采購膠合板,隨著需求量越來越大,南潯也就自發形成了一個膠合板的批發市場,從馬路邊、河邊的批發市場逐漸轉變為一個專業的建材市場。因為銷路特別好,就冒出了地板生產企業,世界各地的很多木材商也漂洋過海來到了南潯。
記者:先有市場、產業,后有資源,這好像有點和一般的經濟學規律不太吻合。
高屹:是的,你說的很有道理,南潯地板產業的崛起完全是打破經濟規律的,這正是以“敢于創業、勇于創新”的精神帶來的作用。20年前,很多企業家都是處在創業階段,因為剛涉及木業,對這個產業也沒有多大把握,可以這么比喻,南潯的地板產業完全是南潯人的一種創業精神而演繹出來的一個“木業神話”。
記者:這個產業開始形成起來后,在發展階段一帆風順嗎?
高屹:我2005年當區長的時候,對南潯地板的評價,聽到最多的是“質量差,價格低”,當時南潯地板名聲很不好,不論是生產工藝,還是產品、價值等都處于低端。記得當時我有些朋友買了南潯地板后要求退貨,這讓我們開始感到困惑,如何推進品牌化、規模化,這成了一批龍頭企業首先面臨并需要解決的問題。
觀點二
“制造之都”的華麗轉身
記者:碰到困惑后,你們是怎么想辦法去破解這些難題的?
高屹:人碰到難題后,如何不難,還是人的觀念,靠觀念去找新路子。你們剛才從湖州過來,應該看到318國道兩旁全是地板代言人的“高炮廣告牌”,我記得“永吉”是第一家請名人代言的,當時請的是倪萍。請名人代言,這是南潯地板走向品牌化的第一步。記得在2006年,就有200多家企業的產品注冊了商標。2009年,南潯木地板被評為省級區域名牌,這是湖州市唯一的省級區域名牌。有22余家企業的產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有9家企業的產品獲得“浙江省名牌”稱號,有6家企業的商標獲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標”。在近日召開的2010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大會中,南潯木地板的中創鑫研、康輝、方圓等品牌赫然在列,南潯木地板“品牌之都”已見雛形!這一切也是南潯地板企業不斷尋求進步的見證。
現在南潯地板的質量在國內已經掌握了話語權,前不久,由全國人造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林科院等單位組成的專家審查組,通過了對南潯木業檢測中心承擔起草的5項人造板國家標準和2項行業標準審查,今后全國人造板生產將向“南潯標準”看齊。
記者:對現代企業而言,品牌、技術和服務可謂是“三駕馬車”,你們已經做好了品牌這條“微笑曲線”的前端,那么,這條曲線的后端又是如何推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