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應對燈飾行業低成本競爭優勢弱化、資源環境壓力增大、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較少、創新驅動能力不足等影響燈飾產業持續發展瓶頸問題,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并加快規劃未來發展方向,古鎮鎮編制了《中山古鎮燈飾產業集群升級發展規劃》和《中山古鎮燈飾專業鎮產業生態調研分析評估報告》,加快落實《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推進燈飾(古鎮)整體轉型升級行動方案》。
明確提出,要打造好“一基地四平臺”(即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際化營銷平臺、全球較具影響力的照明燈飾信息交流平臺、照明產業高端人才服務平臺、燈飾產業金融服務綜合平臺),實現以營銷中心、技術中心、創新中心為核心的全球照明燈飾產業中心和宜居宜商宜業的國際名鎮的總目標。并且加強調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為轉型升級提供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科學指引。
加強產學研合作及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多年來,古鎮鎮黨委、鎮政府十分重視政府財政對科技的投入,每年撥15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和建設鎮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有效地提高了燈飾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
2009—2011年全鎮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累計分別4649件和2411件,年均增長33.28%和53.85%,獲得財政支持的省市科技創新項目18個,全鎮新增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家,市鎮企業技術中心63家,“一站式世界照明燈具專利信息服務平臺”、“LED燈具新產品檢測實驗室”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列入國家創新基金支持的“古鎮燈具產品質量檢測平臺建設”項目順利通過評價驗收,創業孵化中心完成建設,廣東省版權基層工作站投入服務,“中國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和“中國(中山)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獲批設立,“中山古鎮燈飾價格指數”成功發布,古鎮在全國燈飾產業中價格主導權初步確立。
他們還注重產學研合作機制的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運營模式的選擇,登記注冊了企業運作模式的生產力促進中心,并以此為載體,投資3億元建成6萬平方米的燈飾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平臺。
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中國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國家燈具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山)古鎮LED照明檢測室、琪朗燈飾公司經濟總部古鎮燈飾國際中心、燈都古鎮·燈文化博物館、中山大學古鎮半導體照明技術研究中心、中山市燈都創業孵化基地等科技創新平臺已投入服務并初見成效,形成了公共技術創新平臺支撐轉型升級的運行機制。
加強區域品牌與燈飾文化建設。2008年以來,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區域品牌的打造,制定《古鎮鎮優質標志商標推廣使用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成立古鎮商標推廣使用認定管理中心,每年由財政撥出1000萬元,開展區域品牌的推廣宣傳及鼓勵企業爭創省級以上名牌名標。三年來,全鎮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個、“廣東省名牌產品”2個、“廣東省著名商標”7個,已擁有國家、省級名牌名標總量達到16家企業27個商標(產品)。
他們還非常注重燈飾文化傳承與建設。自2002年第二屆燈博會起,古鎮專門舉辦“參展精品”評選活動,收藏通過專家嚴格評出的燈飾精品。投入700多萬元,建成燈都古鎮·燈文化博物館,館內已展示具有歷史文化的燈飾物品200多件、多屆燈博會“參展精品”20多件(幅)產品或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