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是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認定的中國三大衛浴產業集群地之一。南安衛浴人從渠道建設到終端服務,都具有強大的優勢,他們實現了產銷互動的良好局面。有人說,在中國大陸,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南安人在銷售水龍頭。南安市在全國各地有20萬水暖衛浴營銷大軍,基本占有了中國衛浴產品銷售市場的8成,每年經銷著4000億元的廚衛產品。
今天,以南安市侖蒼鎮、英都鎮為中心的南安水暖衛浴產業大軍正朝著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但是南安衛浴人對于中國衛浴產業的貢獻遠遠不止這些。
在為中國城市房地產和新農村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以申鷺達集團董事長洪光明為首的一批福建省水暖衛浴產業開拓者,再一次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衛浴文化的建設。為了發掘幾千年來人類用水的文明發展史,呼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節約用水,激勵業界與時俱進,研制更新更好的用水器具,振興民族衛浴工業,洪光明倡建了中國水龍頭博物館。
中國水龍頭博物館的誕生
1977年,來自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鎮的洪光明在湖北省武漢市從事水暖器材維修業務。他看到有些單位的職工把水龍頭擰開了不愿關,任其自流,感到十分心疼,便萌生了研制節水水龍頭的念頭。他在為國棉三廠維修水龍頭時提出要改進水龍頭,使之能自動關閉,這一設想得到該廠領導的大力支持。于是,他潛心研究,在水龍頭開關部位增加了彈簧裝置,制造出手壓水嘴、腳踏閥、快速閥等節水系列產品。這些產品以其顯著的節水效果,倍受擁護歡迎。為了更好地讓這些節水閥件發揮社會效益,他在地方黨政領導的鼓勵支持下,1978年回鄉創辦水暖器材廠,開始了以研制節水系列產品為宗旨的創業生涯。
洪光明辦廠第一年就大獲成功。1983年他開發研制生產的銅制快速閥、腳踏閥、手壓水嘴等系列產品,以其優異的節水效果及穩定的質量受到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區的廣泛歡迎,事跡登上《中國鄉鎮企業報》。在此基礎上,洪光明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出三聯沐浴器、延時自閉式便池沖洗閥等較高檔次的節水閥件。福建省科委、經委聯合組織有關給排水工程專家對其產品進行技術鑒定,評定為優秀節能產品,建議批量生產,予以推廣,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優秀新產品”稱號。
進入20世紀90年代,新型給水閥件花樣迭出。富有開拓精神的洪光明,決心要自主開發新一代水嘴,為民族工業爭光。1992年他聽說美國有一種以科技陶瓷為密封件的水龍頭,具有快開、節水、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就千方百計托人從香港購買一個樣品進行解剖。洪光明成立新產品開發攻關小組,并親自擔任組長,致力于研制一款符合本國國情的新一代水龍頭。先后攻克了陶瓷片材質、陶瓷片精磨加工、閥體鑄造、電鍍等四大難關,終于開發出具有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陶瓷片密封快開水龍頭,并且形成有洗面盆、洗衣機、浴缸、廚房等四大專用系列。1994年福建省科委組織專家對其系列產品進行技術鑒定,評定為國內首創、一類產品。產品打進北京市場,被北京市節水辦指定為節水產品。國家建材局經過對該產品進行審查,確定為定點管理產品生產企業,向全國裝飾建材行業推薦。
為了適應生產發展需要,洪光明以自己創辦的鷺蕓工業有限公司為核心,聯合7家企業,組建了福建省泉州申鷺達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企業名稱晉升為無冠名的“申鷺達集團有限公司”。集團公司設有鑄造、電鍍、陶瓷芯精磨等專業分廠,先后開發了快開水嘴、恒流水龍頭、智能馬桶、數控恒溫水龍頭等高科技產品,并開發了自控重力澆鑄機、雙頻感應電爐、自動射芯機等水暖生產企業配套設備,企業走上了規模化發展的軌道,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申鷺達1998年通過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6年8月企業通過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管理體系認證。申鷺達水龍頭首批通過國家節水產品認證。申鷺達商標、產品及公司先后榮獲“福建省著名商標”、“中國水龍頭行業十大知名品牌”、“福建省名牌產品”、“中國衛浴產品行業知名品牌”、“國家建筑五金產品優質獎”、“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中國綠色水龍頭”、“中國科技名牌500強”、“中國最具品牌價值500強”等榮譽稱號。
申鷺達每一次的新產品問世都給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申鷺達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引領潮流的作用。但是時時處處以社會為己任的洪光明卻在事業取得輝煌的時候,想到了更長遠的目標。
中國的水文化已經擁有了7000多年歷史。但是中國人對于用水文化的了解尤其是剛剛發展起來的衛浴文化卻知之甚少。半輩子從事水龍頭研制,和水龍頭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洪光明思索著。他在生活中發現:讓世人了解水龍頭的淵源和現代發展史,填補水龍頭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空白變得越來越重要。
洪光明在各種場合多次表示:“必須讓我們的員工、讓我們的同行來了解水龍頭的文化。解放前我們的用水都是挑水吃的,真正的是改革開放后大量用自來水。必須建設博物館讓人們了解我們以前是怎么用水的,把這個水文化展示給大家。而且,你在這個行業就有必要了解以前的歷史、看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洪光明在緊鑼密鼓中進行著他人生目標的頂級跳躍。2009年他將公司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后,即發起倡建水龍頭博物館,由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他為此特地向中央、省、市有關部門提交了申建報告。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在完成了項目論證、方案設計、文物征集后,于2010年3月開工建設水龍頭博物館。
2010年9月19日,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了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同意所建水龍頭博物館授牌為“中國水龍頭博物館”的批復。這份中國五金制品協會(2010)輕金協字第054號批復文件指出:建立水龍頭博物館并向公眾免費開放,不僅為大眾提供了了解中國水文化和水龍頭發展史的機會,充分宣傳節水的重要性,使綠色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也為行業學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希望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將博物館辦好,使其真正發揮作用,為中國水龍頭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經過緊張的場館建設、裝飾和施工,2010年11月底博物館竣工,中國水龍頭博物館誕生了。
洪光明董事長數十年來投身發展衛浴行業,堅持科技改革與創新,推動行業的發展,特別是他不遺余力弘揚中國淵源博大的水文化的崇高之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其一手創辦、申建的“中國水龍頭博物館”便是其心血之作。洪光明董事長因其杰出貢獻榮獲2010年度衛浴五金行業“優秀企業家”稱號,受到隆重表彰!
中國水龍頭博物館的風采
中國水龍頭博物館坐落在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鎮恒阪閥門基地申鷺達工業園內,總面積1800多平方米,總投資2000多萬元人民幣。作為目前我國第一座以水龍頭文化為背景的博物館,全面系統反映了水龍頭的發展歷史,演繹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水文化和用水文化。
2010年11月28日,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衛浴配件分會、淋浴房分會2010年年會在南安市召開,協會領導、當地黨政部門領導、全國衛浴行業的100多家企業和當地各大知名企業老總、全國各地知名媒體抵達申鷺達工業園,見證了中國水龍頭博物館開館的歷史時刻,并在現任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建城的陪同下一同參觀了中國水龍頭博物館。他們有幸成為了中國水龍頭博物館的第一批訪問者。
進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博物館入口矗立的氣勢磅礴的百家姓形象墻。百姓墻,用華夏56個民族的百姓文化作為博物館的形象墻,歌頌水龍頭的發展變革對百姓生活的歷史意義。
越過百姓墻,映入你眼前的是龍潭。龍潭觀景臺的石欄上排列著形態各異的出水設備,這些出水設備濃縮地展示了水龍頭的發展變遷。龍潭里的12獸首型水龍頭與燈光噴泉組合排列而成了一個“龍”字。同時,牛與龍并排,寓意著中國水龍頭將成為國際水龍頭發展之牛耳,將成為世界水龍頭中的龍頭。
踏過龍潭即為博物館的第一主展區———古代史部分,時間跨度為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1840年。
水井是中國古人最早的偉大創造。開渠掘井改變了人們靠天喝水的命運,開始步入了穩定的定居生活。進入展區,博物館內展品介紹文字標牌是這樣介紹的:“在博物館內擺設的這口井,是已知最早的古井——來自于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的河姆渡古井遺址。這口井將中華5000年的文明向前推移了2000多年。”古井的右邊,陳列著大小不一、材質各異的水井,展示著古人筑井工藝的發展歷程和高超技術。
一口井滋養一方人的同時,我們的先祖以無可比擬的智慧,造就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古代三大著名節水工程。
一是地下水工程新疆坎兒井,距今2000多年前的生命之泉。
二是無壩引水的都江堰,2000多年前享譽中外的偉大工程。
三是雨水利用工程北京北海團城,600多年前的神奇節水工程。
直到今天,這三大節水工程都還在當地的水利事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先祖在創建嘆為觀止工程的同時,古代取水工具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博物館內那些古老的取水工具有:戽斗;桔槔,改變了原始的瓦甕背水法;轆轤,比桔槔更先進,特別適用于從深水井中汲水,標志著取水工具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龍骨水車——中國古代先進機械的里程碑,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筒車——古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不用人畜之力,實現引水灌溉。
取水工具的發展,是社會發展速度的證明及生產力提升的見證,取水工具的發展歷程正是水文化的進步歷程。
走過第一主展區——古代史部分,你便來到了近代史展區。
近代發展史展區的時間跨度從1840年至1949年。在這100多年里,中國經歷了八國聯軍的掠奪與日本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農業工業技術發展緩慢。
在近代史展區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12獸首水龍頭。早在18世紀中期,乾隆皇帝在圓明園東邊造一座豪華的西洋花園,乾隆皇帝對西方的噴泉大生好奇,打算在宮中建造個噴泉,但又不愿意根據西方的噴泉依葫蘆畫瓢,于是請當時在宮廷中供職的歐洲畫家郎世寧設計出12個中西合璧的生肖水龍頭,放置于花園中央,每隔兩小時依次輪流噴水,這就是中國水龍頭的雛形。
12獸首旁邊放著獨輪車,這是當時在皇宮之外使用的一種新型輕便的取水工具。
在近代史展區,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水龍頭發展歷程的縮影。
世界上最早的龍頭,目前的史料尚未有明確記載,中國古代民間把竹節之間打通,然后一根一根地聯結起來,把河流或山泉的水引來供人們使用,因此,“竹子”被視作古代龍頭的起源。
古時候,一些貴族帝王,為了裝飾自己的后花園,在花園的水塘邊上修建了龍頭式的噴泉,后來凡出水口的地方都刻有龍頭,水從龍嘴里流出來,水龍頭因此得名,此乃水龍頭的緣起。展館里的“石制龍頭型水嘴、銅制龍頭型水嘴”揭示了水龍頭的緣起。
人們在水管的出水口加上一個木塞,簡單的加法,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按需取水的意愿,也揭示水龍頭為節水而生。此乃近代水龍頭的雛形。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近代水龍頭雛形展品:水管+木塞。
為了確保按需取水,人們在以管引水的同時建池蓄水,出水口用柔軟好控制的橡膠管取代竹子,更方便快捷地按意愿控制出水。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近代簡易水龍頭展品:橡膠管+繩子。
水龍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數千年的傳統取水方式,當人們驚喜地發現——打開水龍頭,水就神奇出現在眼前時,人們高興地稱之為:自來水。館內展出了現代水龍頭樣品。
參觀了古代史和近代史展區,你便來到了現代史展區。在那里你開始步入現代化生活,體驗全新的水龍頭時代。
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水龍頭叫“無源之水”。“無源之水”上的水龍頭是中國的第一代水龍頭,口徑達5cm,是根據舶來品仿制的,象征著中國水龍頭的開端。
據悉當時生產第一代水龍頭的工具,是靠錘子銼刀,手磨手銼一錘一錘地打磨出來的。
隨著工藝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水龍頭由手工作坊升級為機械化生產,螺旋升降鑄鐵水龍頭是廣泛使用的第二代水龍頭,采用的是膠墊密封,因膠墊容易松弛老化,使用時間一長,水龍頭很容易漏水,造成水源的極大浪費。
1988年,申鷺達經過4年的苦心研究,率先將洪瀨電子廠研發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芯片應用到水龍頭上,將傳統的橡膠密封改用陶瓷片密封,研制出劃時代的產品———陶瓷芯片水龍頭,完成我國水龍頭劃時代的一次技術革命,宣告中國水龍頭達到國際同步水平,進入第三代水龍頭時代。
陶瓷芯片水龍頭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同時密封性能好,手柄只需轉動90度即可完成啟閉,無水錘噪音,優質陶瓷閥芯的開啟可達60萬次以上,也就是說,每天開關100次,使用壽命可達15年以上。
為了讓新技術更好普及,全面提升中國水龍頭品質,更快推動水龍頭發展步伐,申鷺達主動放棄專利,以開放的心態,將多年傾力研發的新技術無私地貢獻給整個行業,推動行業的全面升級。這項創新技術從20世紀90年代初一直沿用到90年代末,申鷺達引導了一個時代的水龍頭發展潮流,為中國水龍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你來到這里時,你可以在聚光燈下觀看第三代水龍頭陶瓷芯片的功臣——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芯片”,僅次于金剛石的硬度,其高強度高耐磨高密封性,耐腐蝕耐高低溫的特性,成就了中國水龍頭的劃時代革命。1998年申鷺達負責起草、審定了“陶瓷片密封水嘴”的國家標準,該標準于2003年重新修訂,并確認為國家強制性標準,由國家質監總局發布實施。
展館內最令人矚目的是第四代水龍頭。
2007年申鷺達受神舟五號啟發,采用中國首位“航天英雄”楊利偉在太空艙內飲水的構思,研發了數控恒溫水嘴。數控恒溫水嘴具有觸摸控制、智能恒溫、安全防燙、溫度調節、限流設置、發電裝置、出水轉換等功能。先進的觸摸控制功能,可對水嘴水溫實現高精度控制,用戶輕按出水開關鍵,出水口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能達到您所需的溫度,水溫可根據用戶需求來調整,而且溫度一直保持不變,避免傳統水溫調節方式所帶來的安全問題和水資源的浪費,真正實現了水嘴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
數控恒溫水嘴經過多年的研發和試用,得到了眾多用戶的好評。2009年申鷺達公司獲得該產品國家標準制定的“話語權”,已執行三年多的《數模數顯式溫控水嘴》的企業標準再次由申鷺達公司負責起草、修改,直接升級為國家標準,并于2009年7月31日完成《標準》的審定和發布。申鷺達公司研發的智能化水嘴在衛浴行業占領了產業制高點,掌握了產業的“話語權”。2007年以來,數控恒溫水嘴先后榮獲泉州市專利獎、福建省自主創新產品、中國五金制品創新產品、中國衛浴配件科技進步獎等稱號。
水龍頭為節水而生,為環保而生。當你全方位地了解到了水龍頭的發展變化過程之后,博物館會讓你來到“缺水與節水”區,感知水對人類與自然的重要。
在缺水與節水區,首先豎立在你眼前的是一張中國缺水版圖。我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供水不足,60%的城市都面臨著水資源缺乏的問題。46%的城市是資源性缺水,8%的城市是水質性缺水,26%的城市是工程性缺水。
缺水與節水區所展示的都是日常生活用水器具,以形象的方式告知我們,我們每天生活所需的用水量,而如果我們不注意,每天會在不知不覺中浪費許多寶貴的水資源。
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持續創新、不斷進取的革命史。那么,水文明與水龍頭未來將走向何方?博物館在最后一部分安排了未來暢想展區,也就是時光隧道部分。
未來暢想展區告訴觀眾,創造力成就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節水需求的不斷提高,水龍頭會發生更多革命性的變化,變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更體貼我們的需求,滿足我們的個性所需,聲控水龍頭、自動殺菌健康水龍頭、沖洗烘干一體化水龍頭等新科技將層出不窮……
申鷺達水龍頭博物館參觀結束了。當你回過頭來會發現,由百姓墻、觀景臺、龍潭、古代區、近代區、現代區、時光隧道等部分組成的博物館,設計與結構是那么地匠心獨具。“百姓墻”通過“百家姓”向公眾傳達7000年來百家姓氏中國人的用水歷史;“古代區”、“近代區”和“現代區”則分別展示了不同時期的用水歷程;“時光隧道”利用科學技術展現了中國水文化的發展歷程。各大區之間相互呼應,一氣呵成,完美再現人與水之間相依相存的文化與歷史。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秘書長繆斌、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衛浴配件分會主任王巍,以及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衛浴五金配件分會、淋浴房分會的其他領導在洪建城的陪同下,走出博物館時對水龍頭博物館的建設及其意義,表示了高度的贊許。
中國水龍頭博物館建設者——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專業致力于節水型、智能化水暖、衛浴潔具的研發和生產,是福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2500多畝工業園區,建設有標準化廠房、倉庫、職工宿舍等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公司現已有數控恒溫水嘴、陶瓷片密封水嘴、電子感應潔具、衛生陶瓷、智能馬桶、工業閥門等100多個系列產品投入市場,熱銷全國各地及歐洲、北美、東南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在國內有專賣店4000余家。
申鷺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建城認為,博物館的建設反映了中國用水文化的歷史,它不僅是企業成長的記錄載體,更是企業的寶貴財富,是企業文化與企業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建設的窗口。在低碳環保的今天,申鷺達致力于科技創新,以研發生產節水產品的實際行動,全力打造特色節水衛浴。在博物館中,大家可以真切地見到并了解到水龍頭從竹管傳遞時代到申鷺達研發的第四代水龍頭——數控恒溫水龍頭這一演變歷程,這表明申鷺達不再是做一個產品,而是用自己的產品在傳遞一個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