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天地秀色,刻萬物風情。”惠安正在傾力打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城市名片。按照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惠安雕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求和實際,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世界雕藝之鄉”和建設“文化強縣”目標,明確把石雕石材業列為“十二五”重點發展的八大支柱產業之一,并著手啟動雕藝文化產業轉型提升工作。
一是成立惠安縣石雕石材行業轉型提升指揮部,對石雕石材產業的轉型提升發展以及雕藝文化產業與旅游、城市的互動進行整體規劃、策劃,全面統籌各項工作;編制石雕產業園區控制性規劃和石雕石材產業發展十年規劃;制訂園區環境保護、衛生安全及生產標準;出臺雕藝人才培養政策,鼓勵培養省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制訂《石雕刻品加工技術》地方標準,規范石雕藝品生產。
二是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雕藝文化產業園,改造惠黃、惠崇公路兩側景觀,充分利用景觀大道體現惠安石雕千年的古韻和沿路企業百年老店的風采。規劃建設世界級雕刻藝術公園,集中展示歷屆中國(惠安)雕刻藝術節大賽作品。規劃建設雕刻歷史博物館、雕藝研究中心和雕藝精品拍賣中心,為產業和文化融合互促搭建平臺。
三是出臺產業扶持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在評定裝飾裝修、幕墻安裝、節能減排、引進先進設備、技術改造、創建品牌及評定企業資質、評選工藝美術大師等方面給予鼓勵。
四是成立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和攻關小組,加快引進和研制除塵、節能減噪的現代機械設備,力爭在提高機械設備自動化水平、噪音粉塵污染治理、廢料回收再利用等產業核心技術難題方面有新的突破。積極引導企業走生態環保的發展道路,推進雕藝產業轉型提升,向規模化、高端化、低碳化發展。
五是規劃建設國際大師創作基地,到2015年前建成50個大師工作室、50個企業設計工作室、50個校企聯合創意實踐基地;做好雕藝文化保護、利用和傳承工作,確保到2015年,培育出5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50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50名市級工藝美術大師,800名中高級工藝美術師。
六是堅持“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原則,依靠科技進步,運用文化創意,融合惠安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逐步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文化藝術含量、品牌競爭力、市場開拓能力和產業配套能力,同時大力培育玉雕產業,建成集石、木、玉等全國雕藝品集散地。
通過打造雕藝文化創業園,引進和培育玉雕企業100家,培育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企業3-5家,超5億元企業10家,1-5億元企業15家,力爭扶持3家企業境內外上市,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250家,銷售收入18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
素有“中國石雕之都”、“中國民間藝術(雕藝) 之鄉”美譽的惠安,正以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目標,充分發揮“中國石雕之都”、“中國雕藝之鄉”的優勢,融合惠安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依靠科技進步和文化創意轉型提升雕藝產業,打造集石、木、玉等雕刻產品專業市場和全國雕藝品集散地,建設規模化、高端化、低碳化的雕藝文化產業園。科學規劃,建設功能齊全、項目配套的國際雕藝交易博覽中心,推進雕藝文化交易市場產業更具世界性、藝術性和大眾化,更具高端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