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其他 > 正文
中國航母計劃的背景
來源:中華網    時間:2012-10-09 11:46:3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美方曾經“樂見中國制造航母”,也曾多次邀請中國軍方領導人前往參觀美國的航空母艦。“我們中的一個人偶然去了副艦長宿舍中的廁所,結果讓他嚇了一跳——那個廁所有酒店一個房間那么大,裝修之豪華程度無異于五星飯店。他回來后告訴我們,我們所有人都依次去了一次,開開眼界。”

  2011年7月27日,中國國防部宣布了正在改造航母的消息,軍方第一次正式承認了“瓦良格”號的存在。從8月上旬開始,關于中國第一艘航母“即將試航”的消息不脛而走,然而,也許是因為臺風“梅花”的突然造訪,“瓦良格”號至今依然靜臥于大連造船廠的船塢碼頭中。據海軍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中國第一艘航母預計在明年八一建軍節宣布成軍,正式交付海軍服役。

  從1970年4月中央軍委下達“組建航空母艦研究隊伍”的命令開始,中國的航母計劃經歷了三次起伏。直至1992年,一位軍事院校老師偶然聽到“瓦良格”三個字,航母計劃才走出長達二十年的論證階段,迎來機會的曙光。而從決定買下這艘大船,到改建“瓦良格”號的報告獲得批準,十多年又過去了。

  這幾十年里究竟發生了什么?改建后的“瓦良格”號是怎樣一種裝備?它將給中國海軍帶來什么變化與考驗?《中國新聞周刊》獨家采訪了參與航母計劃的核心人員,與讀者分享關于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傳奇故事。

  中國第一艘航母誕生記

  中國第一艘航母的誕生,似乎應了一句話:“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本刊記者/韓永

  7月27日,中國國防部宣布了正在改造航母的消息。

  海軍前裝備技術部部長、少將鄭明注意到,對于“瓦良格”的描述,新聞發言人耿雁生用了 “廢舊”二字。“中國正利用一艘廢舊的航空母艦平臺進行改造,用于科研試驗和訓練。”

  “這個‘廢’字用得挺妙。”鄭明說,這既是 “瓦良格”號航母的真實寫照,也透露出外國企業無奈將其出售的歷史悲情,又反映了中國引進航母技術跌宕起伏的過程。

  作為中國航母論證、考察有關過程的主要參與者,鄭明對個中曲折記憶猶新。

  而對于這個戲劇性的過程,中國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員、中船重工集團軍工咨詢委員于瀛將其總結為“三次浪潮”。

  曇花一現的論證

  1970年4月下旬的一天,當時在隸屬海軍建制的第七研究院十四所負責世界水面艦艇總體發展研究工作的于瀛,隨領導去院里開會。會議組織方在電話里特地提醒說,不能帶筆和筆記本。

  在這次會議上,該院一位副院長宣布了一條中央軍委下達的命令:從即日起,組建航空母艦研究隊伍。

  這是建國后第一道開展航母研究的命令。在民國時期,國民黨海軍司令陳紹寬曾經力推航母項目,并提出“30年建造10艘”的計劃。但在1946年中國內戰開打后,這一計劃成為泡影。

  對于瀛來說,這道命令下得有點突然。此前,于瀛所在的714所正面臨被撤銷的命運。

  院里給他們下達的任務,是研究航母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有什么優缺點,關鍵技術是什么,怎么用,以供領導決策參考。

  這一年,中國正處于與蘇聯全面交惡、與美國關系尚未緩和的時期,安全形勢很嚴峻。美國的無人偵察機經常光臨中國的領海,在海空領域技不如人的中國軍隊除了表示抗議外,辦法并不多。中國的第一次航母論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的。

  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在武器研制上的突飛猛進,是這次航母論證的另外一個背景。時任中央造船領導小組組長的李作鵬在其回憶錄中稱,1968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開工建造;1969年5月,常規動力艦開始批量制造;1970年4月份,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李作鵬說,中央軍委的主管領導見此形勢很高興,提出要建航母,要成立海軍陸戰師。

  當時,中國正處在“文革”的間歇期。政治上稍有喘息,經濟上又風生水起,工農業虛報產量的浮夸風此起彼伏。中國船舶第七研究院原副院長尤子平說,當時關于航母的決策,不僅是上層幾個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左”的思想的產物。于瀛則認為,這和中央發展海軍的思路一脈相承。“毛主席50年代就提出: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當時,在缺少國際交流的大環境下,相關領導對航母幾乎一無所知。媒體上除了反對航母的口號式報道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相關信息。“航母是什么,里面有什么,都要從科普開始。”于瀛記得,當時所里隔三差五就會來一撥人,咨詢有關航母的信息。

  這場由中央軍委發起的論證,具體的組織者是海軍司令部造船工業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船辦”)。在“文革”中受到沖擊的劉華清,當時剛從國防科委副主任的位子上離開,擔任“船辦”主任。

  1970年5月中旬,于瀛和張日明趕往海軍大院,向“船辦”匯報。“那時沒有現在的電腦手段,為了說得形象點,我們把航母的照片放大到最大尺寸,再把三合板一拆為二,上面涂上藍漆,把航母的照片打上去。當時這叫‘拉洋片’。”

  劉華清聽得很認真。匯報結束時,他對張日明說:“胖子(即張日明,劉華清任七院院長時,張日明是其屬下,彼此很熟悉),你講了這么多,我一下子也記不住,你能不能給我出一個小手冊,我給領導匯報的時候可以看。”回來后,于瀛和張日明連夜制作了手冊,第二天給劉華清送去。

  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劉華清說:“早在1970年,我還在造船工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時,就根據上級指示,組織過航空母艦的專題論證,并上報過工程的方案。”

  但這一過程到了1971年9月份戛然而止。畢竟上級是那些領導人,當時李作鵬沒有傳達,參加論證的人也都不清楚。這次論證最終不了了之。

  于瀛說,這一次論證終于使一批人開始思考航母使用和戰術技術要求等,雖然留下來的成果不是很多,但也產生了一些積極的后果:國人的航母意識開始增強,航母的各種書籍也開始出現了。描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二戰電影《虎虎虎》開始在國內播放——正是從這場戰役開始,二戰中的海上大戰開始轉入航母模式。

  航母“費效比”

  到了80年代,航母論證開始與改革開放聯系起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亦克亦生。

  改革開放被定為國策以后,出現了一個問題:改革開放就要“走出去”,但誰來保護這些走出去的中國利益?陸軍、空軍都過不去,依靠其他國家也不現實。“這時,中國社科院的一位專家提出,改革開放必須有以航母為中心的強大海軍的支持。”于瀛說,這種觀點出來以后,國防的、軍工的也都跟著提。

  1982年,劉華清出任海軍司令員。在70年代初的那次論證無果而終后,這位有著多年主管海軍部隊及裝備發展經歷的將軍,又在1975年向鄧小平匯報整個海軍建設與發展的建議信中,提到了航母問題。

  鄭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第二輪論證開始的時間大約是1986年。在此之前,以海軍裝備技術部為主的相關部門為論證做了諸多準備,劉華清對航母的態度也日益明朗。

  1984年1月,第一屆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召開。會上確定了海軍裝備技術五支力量的分工:論證以海軍裝備論證研究中心為主;試驗、試航(飛)以試驗基地、艦隊為主;訂貨、監造、檢驗驗收以軍代表為主;同時,院校、試驗基地、軍代表和有關部隊也要承擔一定的裝備論證、科研、技術革新等工作。海軍裝備技術部則在海軍黨委領導下負責協調組織和經費分配。

  在這次會議上,劉華清對航母的表態是“現在國力還不行,要等一段時間”。

  1985年12月,海軍第二屆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的主題是“盡快縮短海軍裝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會后,海軍裝備技術部提出了以后15年海軍裝備的發展設想。其中提到了要啟動航母論證。劉華清對此給出的指示是:航母總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

  1987年1月,海軍第三屆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召開。劉華清在會上指出,要把航空母艦搞得能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論證。這次會議后,劉華清讓鄭明準備向上級的匯報材料。

  1987年3月31日,劉華清帶領張序三、李景兩位副司令,以及海司和海裝的相關人員,向總部機關的領導匯報。劉華清選擇了一個能最大限度降低領導顧慮的切入點:著重說航母的作戰費效比。就是說相對于其他保護海權的形式,對航母的單位投入能帶來更大的安全效益。

  一位受訪海軍中校說,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80年代,要發展航母,經費始終是一個難以跨越的問題。1985年中國軍費的總投入為192億元,還不夠買一艘美國大型核動力航母。基于此,在劉華清匯報的規劃里,將航母上型號(即決定造什么規格的航母)的時間擬定為2000年。

  在這次匯報中,劉華清澄清了幾個讓航母變得遙不可及的觀念:一是航母編隊并不需要全部新造,編隊中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就可以與機動編隊共用。因為即便沒有航母,海軍還是需要驅逐艦和護衛艦,這些艦艇既可以作為航母編隊的艦只,也可以作為機動編隊的艦只。

  另外,基于保護海權的需要,就算沒有航母,飛行半徑較小的航空兵還是要發展。發展航母并不會增加飛機的總數量,只是把這些飛機改成艦載機。這可能會多出一些成本,但也不會高很多。

  劉華清說,通過對海上戰爭研究發現,使用岸基飛機來保護海權非常浪費。“因為它的留空時間短,所需飛機和機場的數量很多。”

  “因此,發展航母編隊,是一個如何調整裝備經費使用方向的問題,不需要大量增加裝備費。更重要的是,有了航母,海上機動作戰編隊的作戰效能會大大提高。”劉華清說。

  這次匯報,在總參謀部和國防科工委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88年12月,國防科工委科技委評議申報的軟科學課題,“我國航母及艦載機發展可行性研究”被列入12個入選項目之一。船舶第七研究院原副院長尤子平于當年在青島召開了航母學術研討會,在航母的重要性、中國發展航母的必要性、盡早發展航母的可能性、研制指導思想、設想的航母戰術技術狀態以及論證開路、預研先行等6個方向展開了熱烈討論。

  時任國防部長秦基偉、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航天工業部長李緒鄂均表態支持航母。丁衡高說,發展航母的迫切性比載人航天迫切,現在航母、新殲、核潛艇、預警機、衛星這些大項目,到底以哪個項目為重點,黨中央、軍委要下一個很大的決心,一要全國全軍排隊,二要軍兵種排隊。

  時任總參謀長遲浩田在南海演習結束時說,軍委對航母問題議了很多次,但是苦于經費不足,思慮再三,航母暫時還是不能上型號。軍委副主席楊尚昆說,我們這樣大的國家,沒有一兩艘航母不行,當然,現在還不能這樣搞,下一代人把它搞出來。

  鄭明說,這段時間,有關航母的觀念有很多沖突,贊成的人很多,反對的人也大有人在。反對的人中,有基于個人認識水平的,也有基于對國際形勢和國情判斷有所不同。“你想讓它全停了也不可能,讓他馬上上馬也不可能。”

關鍵詞: 航母 瓦良格 彈射技術 艦載機 護航艦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二慶]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