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廣東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再次安排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專項支持粵東西北地區開展公共照明領域LED照明產品推廣應用工作。按照《通知》,每個項目省財政資助經費原則上不低于1000萬元(含1000萬元),不超過1500萬元(含1500萬元),主要用于市區及各縣(市、區)、鎮(街道)LED路燈等照明產品補貼(不超過LED照明產品價格的10%)、項目協調管理等。
“延續的資金支持緩解了部分地方政府推廣應用LED照明項目的窘境。”胡學駿表示。
對于這次廣東省LED照明推廣應用工程,省政府進行了重點扶持,以減輕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實施方案》中提出,對因建設和改造LED照明而產生的工程總費用,省財政給予不少于10%的補貼。而翻開以往的補貼政策,基本上是按照燈具費用的15%進行補貼。胡學駿表示,如此大的扶持力度和推廣強度,這與以往有很大的區別。
除了省政府的補貼,各個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不同的補貼政策。以佛山為例,當地對示范工程補貼總金額的10%,至于后續項目,也會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補貼。
不過,也有些地方政府并沒有出臺更多的補貼政策。比如清遠市,在《清遠市LED照明推廣應用實施方案》中并沒有提及更多的相關補貼說明。
LED傳統銷售模式大多是LED照明采購方先支付部分工程款,LED企業收到款后施工,全部工程完成并通過驗收后,LED照明采購方會支付剩余款項。
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則是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標準,節能服務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潤。企業給照明用戶換裝LED路燈后,回籠資金的方式是通過每月為客戶節約的電費分批結算。
目前實現EMC模式普遍面臨著三個壁壘:第一個是技術壁壘,即產品是否真的節能、長壽;第二是資金壁壘,EMC模式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長,資金問題解決不好,影響企業后續發展;第三是信用壁壘,通過EMC模式實現投資回報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8—10年的時間,這區別于政府采購,如何解決在長期投資中的信用問題,是能否實施EMC模式的重要條件。
在眾多因素的制約下,EMC模式使LED廠商利潤微薄,不僅占用大量資金,而且回收成本速度緩慢,后期還需要一系列的運維、監測等復雜的服務環節,特別是如果企業在全國各地都有項目,要在全國各地都建立服務團隊,這讓很多企業都對EMC這種模式既愛又怕,在糾結中止步不前。近幾年,國內更是有不少LED企業折戟在EMC工程上面。
同時,EMC模式漫長的投資回收期也需要政府在招標時對企業的實力、資質與誠信進行嚴格考核。地方政府偏好EMC模式,在招標過程中將EMC模式作為硬性指標,使許多企業望而卻步。
此次實施方案中,廣東省政府在原有EMC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方案,節能服務公司應滿足下列條件:具備國家或省(市)有關主管部門認可的節能服務資質、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銀行授信額度2億元以上,社會融資能力3億元以上,專業技術雄厚,具有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和穩定運行的能力。
“如此高的門檻,短時間內很多地方幾乎沒有符合條件的節能服務公司,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推進。”一位來自廣東省某地級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對于非珠三角地帶地級市的資金問題,南方能源管理公司總經理雷鳴在接受《高工LED》獨家專訪時表示,節能服務公司比較靈活,對于相對偏遠和貧窮的地區,還款期限可以延長至5-8年,甚至10年。同時,我們也不限定推廣模式,財政資金充裕的地方,也可以采取政府全額投入等形式,一次性完成推廣應用的工作任務。
從今年5月份開始,廣東各地節能服務公司成立的消息不斷,包括雷曼光電、洲明科技、鴻利光電在內的多家廣東LED上市公司都在忙于設立節能服務公司。“LED企業加碼投資節能服務公司,是期望在5000億元市場蛋糕中分得一杯羹。”雷曼光電副總經理羅竝坦言,公司成立EMC節能公司,就是看重廣東省政府在LED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此時,南方電網綜合能源有限公司的成立,被認為是對其他EMC公司造成了重大威脅。“南方能源作為廣東省政府、南方電網、廣業集團等機構共同成立的公司,也是此次政府服務公司招標的重點扶持對象。”廣東省EMC聯盟相關人士坦言。
不過,佛山市科技局副主任表示,這次推廣市場空間是巨大的,南方能源無法獨立承擔所有項目。大家都可以去做,況且節能服務公司之間也是可以合作的。
對于節能服務公司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方式,雷鳴表示,一方面,成立節能服務公司的生產企業,如果符合標桿體系,可以成為南方能源的供應商;另一方面,節能服務公司之間也可以通過技術和資金的合作方式,相互補充,共同承擔項目。
據了解,各個市區的EMC招投標方式,各有不同的實施辦法。東莞市主要由鎮鄉、各個部門單位自己公開招標;而佛山市則采取市區統一招標服務公司公司方式,各個區、部門可以從市區選定的幾家節能服務公司中選取,也可以采取自己公開招標方式。
“EMC在LED照明市場的實行,目前國內成功的樣本還不多。”多位LED企業高管表示,政府如何統一協調EMC項目的執行,是成功實施的關鍵。 “只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組建一些有公信力的平臺,進一步在融資、稅收等方面對EMC項目實行相應的優惠政策,多管齊下加以扶持,合同能源管理之路才會越走越平坦。”
盡管如此,廣東省此次實施方案中關于EMC部分的要求,仍然存在濃厚的地方保護主義,尤其是大企業主義色彩。
標桿體系遭質疑
根據《實施方案》規定,各個地方政府在選定了節能服務公司后,再由其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LED照明產品供應商,而參與投標企業必須首先進入廣東省標桿體系推薦目錄。同時,《實施方案》對參與投標的LED燈具制造企業提出了必須保證提供安裝的產品與標桿測試產品一致性的要求。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LED照明企業并不看好這一推廣方式。深圳市聚作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靈對上述一致性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第一,在生產線上取樣測試,要求與送樣產品保持一致性,到底是參數保持一致,還是外觀,性能,或是價格?第二,由于物料、工藝的不同,批量生產的產品根本無法保持完全一致。”
據肖靈透露,國外測試的方法主要是從零售隨機取樣,其參數、規格跟標簽上的數據在一定范圍內是否一致。“這樣才保證了真正應用于實際工程的產品質量。”標桿體系的要求也讓眾多LED企業唯慌唯恐。
其實,也有不少企業負責人向《高工LED》記者坦言,模糊的標準體系中,未來企業弄虛作假的可能性非常大。
事實上,即便企業進入了標桿體系,最后能否成功中標示范工程,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標桿體系只是一個門檻,只能說明你的產品質量符合了某種規范要求。”肖靈表示。
而更重要的是,各個地方政府也推出了當地標桿體系,這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進入門檻。張宏標認為,地方政府的標桿體系是對省政府標桿體系的細化,這主要是出于保護地方企業的考慮。
“總而言之,標桿體系只是硬性指標,企業能否拿到項目,最重要的是軟實力,即是否有切實可行的掌舵人。” 廣東省EMC聯盟相關人士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