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找到正確的盈利模式,要么離開中國”,青島關店的背后,是家得寶中國業務的進退兩難
家得寶最近的境遇,可謂“喜憂參半”。
2009年6月3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Baird對家得寶(Home Depot)進行初始評級,定為“強于大盤表現”;20天前,花旗投資也調升了這家跨國家居零售企業的評價,改為“買進”。
與此相呼應,家得寶在2009年5月19日公布了第一季度財報,其凈利潤從2008年同期的3.56億美元(合每股21美分),增至5.14億美元(合每股30美分),增幅達44%。
但細看財報可發現,這些增長的盈利,主要來自開支的減少,而不是業績的增長。事實上,其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9.7%,家得寶的經營依然艱難。財報期內,家得寶同店銷售額下降了10.2%,相較美國本土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的8.6%,它在中國等海外市場的經營,更加不容樂觀。
對于家得寶中國的員工們來說,這尤其不是個好消息。就在2009年5月,家得寶突然關閉了在青島的門店。
事實上,其對外公布的“業主裝修”,也只是關店的導火索,而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房地產市場轉冷,也只是加劇了家得寶的經營困境。這一事件的背后,是其中國市場水土不服、全面戰線撤退。
一位家得寶中國總部高層對本報記者透露,公司掙扎在盈虧線上的中國業務,被美國總部視為雞肋;剩余11家門店中的多家,都在進行“是否關店”的評估。
2006年至2009年,家得寶高調收購天津家世界集團家居公司(下稱“家世界”)、曲線入華,大規模人事變動、高價空降高管等弊端,正漸漸顯現。
如果不能及時挽救業績的下滑,重新調整中國戰略,解決“倉儲大賣場文化”和中國市場的磨合、本土化經營與全球化管理的矛盾,處理好與中國大型業主的關系,家得寶青島門店,可能只是個開始。
突然關店
2009年5月,店里的“五一促銷”剛過,員工們還在期待“裝修改造、成為中國區旗艦店”,家得寶青島店卻意外的迎來了關店通知。
此次關店的表面原因是,家得寶公司與物業業主談判的破裂。
家得寶在回復本報的聲明中稱:“家得寶中國公司的青島店業主于近期通知我們,其將在家得寶青島店所在地進行商業改造和重建,從而需要我們停止店面營業長達一年。鑒于閉店一年后再重新改造家得寶青島店的可行性甚微,我們將關閉家得寶青島店。”
家得寶方面強調,“這是公司在青島的個體事件,不牽涉家得寶在中國的經營戰略發生變化。”
然而,家得寶一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這是家得寶與物業業主談判破裂的第一個店,但不會是特例”。據該人士透露,家得寶在中國的12家門店,大多沒有解決和物業的續約談判。
2006年,家得寶為進軍中國市場,一舉收購家世界家居12家門店時,只是收購了店內商品及其經營權,物業則被家世界賣給了陽光地產。
前述家得寶高層則告訴本報記者,2009年6月為止,家得寶12家門店中的9家屬于同一個物業業主,包括北京分鐘寺店、北京西四環店、天津紅旗路店、天津東麗店、天津友誼路店、天津北辰店、沈陽鐵西店、西安蓮湖店,以及“物業裝修導致關店”的青島店。
“早在2008年,家得寶同時在這9家店,拒付業主租金。”該人士表示,“當時業主剛剛從家世界手中買下物業,家得寶時任中國區總裁陳耀東沒有處理好與業主的關系,雙方發生沖突,陳耀東因此離職。”
目前,雙方的談判,一直在家得寶與陽光地產的高層間進行。青島店關店前,此消息嚴格保密,除該店店長參與部分談判外,其他員工包括店內高管,均不知情。
但對于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家得寶方面的正面回應。
全面收縮?
與物業談判破裂的背后,可能是家得寶在華的全面戰線收縮。
據家得寶內部人士透露,除天津友誼路店和西安蓮湖店,家得寶其他在華門店均處于虧損狀態。即使在所有店中處中上游的青島店,也處于盈虧線邊緣。
據本報記者掌握的數據:2008年,青島店銷售額是9967萬,按照家得寶平均毛利率是18%,毛利潤近1800萬元。但在扣除增值稅300萬元,以及超過500萬元的房租、人力成本、電費等運營成本,并分攤總部費用后,盈利空間有限。
上述人士稱,如今的經營狀況,是家得寶自身的問題,“它在華戰略不清,從家世界接手后人事調整過大,經營管理混亂,導致持續虧損或盈利不佳。”
正因為如此,“美國總部對中國業務沒有信心了。在業主要對物業進行投資改造時,家得寶根本沒有心思與業主合作。而且,家得寶沒有任何預算,來與業主合作做這個事情。美國總部的管理層也沒有心思好好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做了一個簡單的決策,直接把門店關掉。”這位人士稱。
“此前與其他跨國公司一樣,美國總部視中國業務為未來希望。如今,總部不僅沒有如愿,反而被中國的虧損拖累。現在,美國總部看中國這些店如雞肋,做好了,短期對公司業績沒什么貢獻;但放棄了,多少又有些可惜。”該人士這樣總結家得寶美國總部的心態。
這位人士指出,家得寶全球總裁Frank Blake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已經直接地表述了家得寶對中國業務的心態。
3月中旬,Frank Blake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們在中國還沒找到正確的盈利模式,中國市場對DIY家居建材需求不夠。未來,我們要么找到在中國盈利的方式,要么離開中國。
這位知情人士進一步向記者透露,家得寶中國剩余門店是否關閉,可能也正在美國總部進行決策程序。“正如青島店的倉促決定一樣,其它門店也在危險之中。”
“這個事件中,門店員工和中國區管理層的矛盾非常大,超過了正常水平。其實,原來家世界的家居管理是非常好的,他們學習了家得寶的管理模式,本土化也做的非常好。”前述家得寶高管對記者表示:“但家得寶入主后,‘高價空降’的高管幾乎犯了所有的錯誤,吃掉了公司所有的利潤,因為他們要花很多錢。”
在這位家得寶高層看來,家得寶的遭遇,“是美國式的倉儲式大賣場文化在中國市場甚至亞洲地區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是本土化經營與全球化管理矛盾的問題,是跨國零售集團與中國大型業主的關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