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單一這條路走下去很危險,必須投資興辦實體經濟,以資源優勢為基礎,向產業化發展,走實體經濟為主導的多種經營的集團化企業,按集團化發展。”利用一年時間,劉海云投資收購了一個具有18個礦點花崗石的礦業和150畝地現代加工基地;在寧夏,他收購了一個120平方公里的石膏礦;在濟南合股投資天然溫泉度假村。“我們做的這些實業,和主業都是有關聯的,作為企業的資源配置,對企業的發展很有好處。”劉海云說,“裝飾業是一個管理型企業,沒有實業支撐,甲方把大的工程交給你,不會太放心,現在我們有這些實業,甲方知道這是你們關聯的企業,會很放心。”除此之外,劉海云說企業將來也要慢慢地向行業配套延伸,因為工廠化是行業的必由之路,配套的第一步是與業務口的相關企業,比如家私、燈飾等生產企業建立一種穩定的合作模式。
企業的攤子鋪得越來越大,如何做好管理,是擺在劉海云的一個大問題。“管理和內控非常重要。對我們的11個分支機構和其他實業,我們現在都采取投資經營模式,管理相對統一、相對分離,就像國際性的酒店管理公司一樣,我投資下去,不直接管理,而是請專業機構管理。另外,我們要派出人員到公司監控。”
劉海云現在兼任著建藝裝飾的總經理,企業的規模化發展,他用戰略的眼光思考企業的人才問題,他說:“在這個行業搞了這么多年,確實有點疲憊了,太累了。我一直有這種愿望,如果現在有合適的人才,馬上把總經理這個職位放掉。”他多次在公司班子會上提出,公司內部能培養、選拔就不需要從外部招聘。“這個行業比較特殊,作為總經理,起碼要懂得行業的事。而且,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做的事,還要有社會上一幫人認可你,這就比較復雜。但是,企業必須要人才,有新鮮力量,不然企業就會停滯,管理就會老化,這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也是我必須認真考慮的大事。”
劉海云提出對未來的規劃:用三年時間企業按照集團規模化發展,重點開拓資源性產業,使產品成型,把產業做出規模,將建藝裝飾和建藝產業有效結合。運用實體經濟的規模和建藝裝飾的品牌向資本市場進行運作。到時企業由CEO領頭,各企業、各部門,都是專業年輕復合型人才。
不負今生
2009年7月8日,在自置物業建藝大廈19層(2000平方米),建藝裝飾公司喬遷及新形象發布慶典隆重舉辦,建藝的員工們用走秀的方式展示了企業新的LOGO和新的企業形象,獲得了全場嘉賓的好評。“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建藝裝飾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拓創新,大力發展生產力,以深港兩地天緣一體的國際化大都市的經濟體、金融貿易的大市場為依托,提升企業實體經濟的發展,致力把建藝裝飾公司打造成為以實體經濟為主,多種經營的規模化的集團企業。建藝裝飾要為民族的發展、社會的和諧貢獻力量。”在致辭中,劉海云這樣表示。
從洪濤到深裝總到建藝,劉海云在裝飾行業的曲折行程給他的事業帶來了輝煌。劉海云說這一路走來,有艱辛、有收獲。一個人能做點事情,對社會盡點責任,方不負活到今天。是留在了老山的戰友們啟迪和鞭策,成就了現在的他,也使他馬不停蹄地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