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
事實上,當時的劉海云,在貿易上是一把好手,但隔行如隔山,對于裝修他是一竅不通,轉行并不容易,好在他有著從商經歷積累下來的良好的人脈關系,憑借于此,他的裝飾生涯從接單開始。
劉海云承接到的第一個單子是河北一個縣政府下屬的賓館。“當時我和河北省石家莊市物資局的局長、北方一些省市的縣長、很多企業大集團老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既然要做裝修,我就去找他們。那么巧,石家莊市屬一個縣的縣長,原來供棉花給我們的,見面后我跟他說這車貨發完后不能再發了,生意做不動了,他說那你們做什么呢,我說公司現在是搞裝修的。剛好他們縣政府搞一個賓館,縣長說你安排設計師明天上來到工地去和現場人員碰一下報個價。這樣,我就接了第一個單子。”劉海云說。這個工程營業額240多萬,在當時是不小的一個工程,而且洪濤裝飾以前的業務從未涉及北方,劉海云一下子為洪濤裝飾開創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就這樣,劉海云帶著一個設計師,拉著一支裝修隊伍就來到了石家莊。
工程完工后,這個縣長又給他介紹了石家莊的柏林大廈裝飾工程,500多萬的工程額也創了洪濤公司有史以來最大項目的紀錄。劉海云在石家莊一呆就是4年,完成了柏林大廈、金融大廈、亞大酒店、中信大廈幾個當時石家莊標志性建筑,累計5000多萬的工程量。除了當地和周邊的項目,通過朋友介紹,華北、華東甚至東北都有他承接的項目,其中大連的海僑大酒店工程2000多萬,大連文化俱樂部1100萬元,都是洪濤裝飾那段時間內最大的項目。
劉海云和裝飾業的磨合期就這樣順利地渡過了,在洪濤裝飾的11年,他除了不停地承接業務,積累了第一桶金,也由業務負責人轉為工程管理的負責人,從一個門外漢到精通裝飾整個流程的行家里手。
燙手的山芋
1999年,劉海云在洪濤裝飾副總經理的職位上很輕松地工作、生活。然而,一個突如其來的使命打破了他駕輕就熟的平靜生活。
深圳裝飾工程工業總公司,當時為深圳市28家擬改制破產的國企之一,“海云,工業總需要一個人,我考慮到你。我跟集團打個招呼,你去了不謀求發展,給我看好它就行。”領導找劉海云談話,“工業總的問題先穩定,等上級給意見后再進行處理。”
劉海云猶豫了,當時深圳的業界人士都知道這個公司,雖然與洪濤裝飾隸屬于同一個集團公司,但深圳裝飾工程工業總公司卻是一個連年虧損的企業。公司規模很大,下屬有十幾間獨立法人企業,甚至有自己的6層大樓,但市政府近年接連替其更換了4個老總,不僅沒能扭虧為盈,反而是每去一個老總,賣一層樓,銀行增加四五百萬的貸款;公司100多個員工,80多個在職不在崗,年年兩會的時候,都會組團去上訪,到市政府大門靜坐舉牌喊口號,令市里的領導頭疼。就是這樣一個爛攤子,誰去接都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我當時非常矛盾,家里、朋友都說不要去,但最終我還是去了。”劉海云說。“也許就是戰場上的經歷,部隊生活在我心里烙得很深的印,我知道我要追求的是什么。我和上級控股公司領導表態,既然我來了,我盡我能力保證按你意圖看好這個企業。”
接手深圳裝飾工程總公司的時候正是春節前,當時公司的資產就是剩下的兩層樓,而銀行還有3700多萬的貸款。當劉海云捧著帳本研究的時候,電話響起,卻是市長親自打電話給他說:“你要看著點,就要春節了,不要讓下崗員工上街鬧事。”劉海云腦子懵懵的,根本想不到這是市領導打來的電話,想不到這個公司問題如此嚴重。事實上,公司里確實暗流洶涌,就像一鍋將沸的熱油,哪怕投入一滴小水珠,都會使熱浪翻騰,難以止息。
劉海云其實挺理解這些職工,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家要養活,企業連年發不出工資,基本的生活都成了問題,自然有意見。一定要安置好這些員工,劉海云暗下決心。
而這時候,下崗員工們卻已經堵到了公司的辦公樓前——企業這些年走馬燈似的換領導,每況愈下,聽說又來了一位老總,大家都上門來探個底。
工人們派了一個代表和劉海云面談,巧得是,這位代表正是與劉海云共處過的一位業務經理,他見到劉海云也頓然一怔,說:“劉總,怎么是您?是您來工業總當老總?”他深知劉海云的為人和領導能力,因此,他做通了準備鬧事的下崗員工的工作,給劉海云時間,因為,他相信,劉海云一定能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