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易日盛家居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輝
陳輝:首先感謝搜房企業和指數研究院對我們的認可。大家都很優秀,也不知道說什么,反正總之這幾年日子也不太好高,市場行情不太好,但是確實還是有些機會,如果市場特別好的時候,大家都能活著,大家都能掙錢,反而體現不出英雄本色。市場不好的時候,反而帶來一些機會,有些企業抗不住了,然后給我們這些優秀的企業更多的機會,根據數據統計,百強企業也在逐步的提高,這就說明在危機中帶來的機遇。
我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的立于不敗之地,甚至取得優勢地位,至少應該是一個有戰略、有文化的企業。這一點我其實感觸特別深,東易日盛這幾年走的也非常艱難。第二點從2006年底東易日盛的戰略轉型由普通家居向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去轉變,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第三個就是我們企業申請了上市的進程,這三件大事摞到一起的時候,可以想象它是多么艱難。我覺得一個企業還是要有文化、有信念,在困難的時候,我為什么要堅持?是因為我有信念。第二我覺得就是說一個企業的戰略從它的使命愿景、到它的價值觀,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的話,一個企業在遇到這么大困難的時候,能不能頂得住?這是比較高層面的價值觀,他細分的戰略是什么?比如說我們有“四化”:品牌化、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在這幾年也發揮了很大的發展。
品牌化就不用說了。專業化,我尤其強調專業化,特別是一個專業公司,他不懂專業的話,那么這個企業就沒有生命力,行業很多企業都是在聽營銷,但是營銷營銷的是什么東西?既不是文化也不是專業,就營銷論營銷,我認為是死路一條。有的一些企業,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進駐大連的時候,這個企業一個月能做二百萬,是非常的優秀。但我當時就說了一句話,這個企業在兩年內必死,但到兩年的時候,不僅沒死,還做到七百萬,我就說是不是判斷錯了,后來到兩年半的時候,這個企業忽然就沒了。我這個判斷還是有誤差的。說明因為這個企業他就營銷而營銷,他能打出終身保修,打五折、六折沒有什么東西,就營銷而營銷,所以這種企業,一定走向滅亡。
產業化,現在我們這個工廠不僅為我們的傳統家裝業務帶來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我們的精裝修業務也是憑借市場工廠打開缺口,并且做出成績。去年的時候,我們跟香港的上市公司簽了12億的戰略合同,包括跟中海的合作也是越做越多,說明我們在精裝修領域的競爭力還是得到了房地產商的認可。一個服務性的企業忽然去做制造業,風險有99.9%,但這跟公司的人力結構有關系。
最后提一下雙贏驅動,因為我們是一個傳統的家裝公司,其實大家都知道,東易日盛做家裝,他會做精裝嗎?很多家裝企業也在想,我們是不是也要做精裝,實際上我們這一輪精裝的啟動是第二次,第一次大概七八年前,還是五六年前,我忘了。做到一年半的時候,發現我們沒有什么競爭優勢,因為傳統的家裝企業,你要比設計,實際上也比不了,因為很多工裝公司的設計源于社會資源。如果比施工的話,在大項目的管控能力上,還不如大包工頭。如果是比品牌的話,有些小的開發商需要品牌,大的開發商還不需要品牌,如果忽然有一個開發商說跟你合作的話,那你要注意,是不是惦記你的現金流呢?所以任何的事情都是說互相有需求才能產生結果,不能一廂情愿。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