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看,住宅市場的賣方市場已經過去,在未來3~5年會供過于求。”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看來,靠炒房盈利的時代已經結束,但大部分民間資金的關注點卻并沒有離開房地產行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我國民間資本與房地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我國民間資本已經十分雄厚。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超過30萬億元,加上手持現金、股票、債券、保險以及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等,金融資產總規模超過48萬億。
“在目前投資渠道有限、持續負利率的環境下,房地產仍是民間投資高度關注的領域。”根據《報告》課題組的研究,短期來看,民間資本可能不會大規模從房地產市場撤出。這是因為,北方民間資本注重資本的安全性和保值性,不會因房地產價格波動就輕易退出房地產業,除非找到比投資房地產更安全、收益更穩定的渠道;而南方民間資本更多的是一種投機性資本,已獲利的有可能會退出,而獲利不多或還未獲利甚至虧損的除非急需資金,否則不會急于賣出。
而從中長期看,民間資本仍會繼續參與房地產。其理由是,中國城市化及土地資源稀缺性導致住房供需關系將在較長時期內處于偏緊狀態,民間資本缺乏除房地產業外其他更好的投資渠道,同時人們購房置業的傳統和住房消費觀念轉變尚需更長時間。
高和投資董事長蘇鑫也認為,民間資本對房地產投資始終高度關注,短期來看,不會大規模從房地產市場撤出,而未來民間資本將以新的形態參與到房地產業中。
對此,秦虹認為,有投資于房地產行業需求的民間資本未來的投資方向之一是商業地產。
“過去幾年,住宅價格上漲較大而商業地產的價格相對偏低,因此一線城市優質地段的寫字樓和商鋪投資價值逐步顯現。”秦虹還表示,現階段限購政策只是集中在住宅方面,商業地產不受限貸限購政策影響,因此成為調控政策之后民間投資者青睞的投資對象,一部分原投向住宅的民間資本轉向商業地產和旅游地產等。
但秦虹也坦承,投資于商業地產不容回避的一個問題是風險較大。
可供民間資本投資的另一個渠道是證券化投資方式,如信托、私募股權基金、政府發債以及今后可能出現的REITs等房地產金融產品。
“其中,信托方式發展條件最為成熟,目前來看,房地產信托的平均收益率也居各領域之首,而私募股權基金方式最值得關注。”秦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