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裝修快速發展,為建筑裝飾裝修業和房地產業帶來了合作共贏的局面,也為消費者帶來省時、省力、省心、省錢的實惠,還營造了更加綠色的環境與和諧的社會氛圍。
作為房地產行業鏈條重要一環的建材部品業,對房地產業住宅產業化一直“情有獨鐘”。當下,精裝修房已經和房地產業發展走上了彼此不相交的道路卻是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建筑裝飾裝修企業要想在房地產業占領一席之地,就必須研究房地產業,熟悉房地產業,靠近房地產業。
部品與住宅互相滲透
早在1999年,國家已經注意到我國建設中的資源高消耗情況。原建設部在2002年下發了《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此后,為加強對住宅裝修的管理,積極推廣裝修一次到位或菜單式裝修模式,避免二次裝修造成的破壞結構、浪費和擾民等現象,原建設部發布了《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細則》,以促進部品企業和開發企業的合作,優化產業發展。
該細則推行以來,精裝修房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等城市的樓市產品中所占比重以每年10%的增幅遞增。目前,廣州70%以上的新建樓盤都實行精裝修,上海約為60%,北京也達到50%以上。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部品企業積極向產業發展靠攏,研究開發了適合我國房地產業的部品體系。比如,海爾整體廚房引進了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40余條先進生產線,以燃氣灶、吸油煙機、洗碗柜、消毒柜、微波爐、冰箱等完備的配套方案,提供嵌入式三合一洗碗柜、隱身微波爐等整體廚房菜單內容。
這兩年全國各地有不少開發企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嘗試,并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2004年,萬科率先提出了全面實施裝修房的設想,并在2009年以公開、透明的網上招標方式,集中采購裝修房部品。當時,參與招標的裝修部品商共69家,其中23家在招標中脫穎而出。這些企業均表示,大規模集中采購是一個多方共贏的舉措。
規范化、標準化等問題有待解決
目前,不少企業有了住宅部品配套的生產能力,但為什么“一次性裝修”成品房在我國絕大多數城市推行起來卻異常艱難呢?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住宅裝飾裝修委員會秘書長張仁認為,首先是建筑設計與裝修設計的銜接存在問題,應該將二者統籌考慮,并用法律法規的方式加以規范、保證。這樣建筑設計的預留空間、尺度等模數就有了嚴格的標準,完全可以避免裝修過程中存在的相關模數不協調、尺寸不統一的問題,為后期的配套部品標準化生產打下基礎。
其次,缺乏規范的通用部品或部件標準,亟待建立一個通用的、標準的、成套的部件審定制度或體系。日本很早就將發展住宅部件化作為發展住宅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意識地加以扶持,而且已經建立了以開發通用部件為前提的“優良住宅部件審定制度”。歐洲國家丹麥和瑞典也都有類似具有互換性的產品標準。而我國還剛起步,相關標準建立還不完善,有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并積極推動這一工作的開展,為配套部品部件的進一步全面工業化生產做好技術準備。
最后,由于“一次性裝修”成品房的很多裝修工程會與土建工程同期進行,因此,很多方面對成品房項目的驗收屬于土建工程還是裝修工程爭執不下。為了盡快縮短工期,驗收部門能否提前進行?或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能否重新配套制定一套靈活有效的驗收制度?住宅部品開發、生產和安裝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是保證住宅在裝修后能夠正常使用的基本條件之一,也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重要標志。
全裝修住宅市場已日趨成熟,廣大群眾也樂于接受和購買。住宅產業化是建筑裝飾裝修業發展的最大動力,但這些“路障”無疑是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穩定、快速發展的最大阻力。
住宅產業化衍生品受歡迎
裝修成品房的推出帶動了裝修部品的規模化、規范化生產。如今大部分家居配套產品的生產已基本實現工業化、集約化,如整體櫥柜、成品門窗、整體衣帽間、家具、家電等在很多賣場上也都有銷售。甚至于連整體衛生間、整體廚房都有廠家能生產,可以直接在建筑施工中安裝。
而且這些裝修產品已經走過市場培育期,有較高的生產技術水平,被市場和消費者廣泛接受。從工程施工角度來看住宅裝修工程量的60%已經可以實現工廠化生產,余下40%的工程只需要在現場裝配即可。有了這樣成熟的配套部件生產基礎,住宅裝修不僅可以節約相當一部分建筑用材,而且大大地縮短了工期。
目前,由于大部分購房者是有剛性需求的人,這些人普遍是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無暇顧及房屋裝修的各項瑣事。因此,即便這套住宅不是全裝修或精裝修商品房,整體廚房、整體衛浴等裝修方式已被廣泛接受和采納,而且因為其省時、省力、省心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部品生產企業和裝修公司清醒地看到,建筑裝飾裝修行業的發展已經和房地產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建筑裝飾裝修業只有把生產、銷售、安裝和房地產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取得雙方的共贏。在這方面,海爾集團、北新建材等企業,利用國家推進住宅產業化的有利時機,把部品生產和房地產發展聯系在一起,共同為國家產業進步服務,創造了形勢喜人的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