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是如何進入室內設計行業的,請簡要介紹一下您的從業經歷?
【陳軒明】在大學里學的就是建筑,96年至今任DPWT Design Ltd董事以及設計總監一職,從97年開始,做了北京豐聯廣場辦公室的項目,隨后兩年,入住豐聯廣場的一些公司陸續來找我們做室內的設計,就這樣,進入室內設計行業。
【記者】近期正在進行哪些新項目?在您的從業過程中,是否有印象比較深刻或者是最滿意的設計作品?
【陳軒明】近期正在設計Ericsson, Oracle, IBM等IT電信類辦公項目。在我的從業過程中,我做過的電影廳項目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比如嘉禾青衣電影廳,我一直努力在做最滿意的設計作品,我想這也是所有設計師都在追求的。
【記者】有人說設計師的作品里或多或少都會摻雜設計師的個人情感和思想,會影響設計師整體的設計風格和手法,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您個人比較擅長或喜歡的設計表現手法是什么?)
【陳軒明】我同意這個觀點,個人的情況和思想,或者成長經歷都對我們的設計作品有影響的;我會應客戶要求來給項目設計,但設計中也會融入個人的設計特點,我覺得我個人比較擅長大氣,簡潔,現代,有沖擊力的設計表現手法。我的作品可能第一眼就能吸引住大家的眼球。
【記者】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成熟,中國設計師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正在加強,很多設計師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為主題做出了很好的作品,您對此有何見解?作為香港的設計師,您覺得這里有著什么樣的獨特地域文化?
【陳軒明】很多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為主題的作品,普遍從擺設、裝飾方面表現主題。我認為還可以多從文化的精神方面,如空間作深入的表現。 香港的獨特地域文化是:空間很模糊,功能不單一,很有自己的特色,有屬于香港本身獨特的特點。
【記者】現在全球都在倡導低碳生活,有人認為越自然、越原始的生活就是低碳生活,您眼中的低碳生活應該是什么樣的?室內設計師應該是低碳生活的倡導者和推廣者,您覺得設計要如何與低碳相融合?
【陳軒明】我眼中的低碳生活應該是整體性的,而不是單指一方面要低碳。低碳應該是一種生活習慣,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在空間設計方面的低碳,要多利用自然資源,多向采光、自然通風、減少空調及照明設備的使用。在設計選材方面的低碳,要多用環保、易再生、可回收的裝飾材料等等。
【記者】我們中國人講“安居樂業”,成功的室內設計要求能塑造一個良好的室內物質環境,還要創造出一個精神安逸的空間,您覺得目前國內的室內設計在這方面現狀如何?
【陳軒明】我覺得目前國內的室內設計在這方面現狀是:室內擺設物質化和商業化濃一些。可以在精神方面多做一些。
【記者】現在人們喜歡用年齡的標簽來區分自己,70年代、80后、90后……作為您那個年代的人,對于你們這個年代的人群,有一個怎樣的記憶?
【陳軒明】用年齡來區分如70年代、80后、90后是個很概念的想法。用概念去理解事物,好處是清楚與明白;不足是跟真實有很大分別。我只覺得我的朋友都是比較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的人。
【記者】室內設計經過20余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快速發展的時代,您眼里的室內設計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陳軒明】室內設計行業現在被細分為不同的行業,這樣會很技術,照顧好層面,會更細。不過,設計還要有一個整體性的考慮,這樣細分后,各個專業細化后的協調需要注意,太多人參與同一設計未必一定是件好事。
【記者】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您平時關注會網絡關注行業信息嗎?網絡是否對您的工作、生活是否產生了一些影響?
【陳軒明】我平時關注網絡行業信息不是太多。網絡對我的工作、生活產生了一些影響。我感覺是行業發展速度太快,數量多,質量沒有保證,而且速度快,數量多讓設計師反省的時間少了一些,消化吸收就會差一些,這種情形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