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任何以降雄安?】
新區從選址到定名歷時13個月
2015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9次會議明確提出,研究考慮在北京之外建新城的思路;此后,在不同場合他多次提出在河北合適地方建設一座新城。由此,選擇一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就成為現實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雄安新區的最終設立提供了戰略指引。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牽頭組織研究論證設立集中承載地有關工作。2015年2月,選址工作啟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對集中承載地規劃選址進行多地點多方案比選,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多個回合討論研究。由16位頂尖級專家組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對多個選址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召開10多次會議聽取河北省及規劃組的匯報。
初步方案經過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討論,意見反饋給河北省。河北省對方案進行相應調整,專家咨詢委員會再次實地考察,并聽取河北省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方面意見。方案經修訂,再次上報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
2016年2月29日,國務院舉行專題會議研究集中承載地的相關問題。
2016年3月和5月,最終選址方案呈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
每一次調研都細致嚴謹,每一次討論都充分熱烈。“雄縣-容城-安新”這一方案在幾個方案比選中逐步得到確認,最終脫穎而出。
2016年3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關于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有關情況的匯報》,確定了新區規劃選址,同意定名為“雄安新區”。
【雄安新區新在哪里?】
絕非工業和房產主導的集聚區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新區之“新”在于“以新破局”,構建起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也為中國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從國際上看,很多國家探索解決“大城市病”問題,都是用跳出去的辦法,迄今看也是有效的、成功的。在世界一些知名大城市,旁邊也有伴城。例如美國紐約之外有新澤西,舊金山附近有圣荷西等;以色列的特拉維夫之外,有創新之城海法;日本東京50公里之外,則有高新產業集聚地的科學城筑波。
從首都區位看,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作為兩翼分列北京中心城區的東側和西南,定位清晰、錯位發展,拱衛首都實現新騰躍;
從河北區位看,雄安新區和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推進建設的張北地區,呈現一南一北,同樣是帶動燕趙大地騰飛的兩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雄安新區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重點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能要。
雄安新區絕非傳統工業和房地產主導的集聚區,創新驅動將是雄安新區發展基點,進行制度、科技、創業環境的改革創新,吸引高端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建設集技術研發和轉移交易、成果孵化轉化、產城融合的創新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