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資委微信公號“國資小新”4月9日消息,繼中國官方決定設立雄安新區以來,截至目前,已有31家中央企業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制定相應的發展策劃,展開前瞻性研究,推進建設服務雄安新區的相關工作。
4月9日,《河北日報》刊登對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的專訪指出,我國要以雄安新區建設為核心,為河北注入全新的高端產業。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此前也公開表示,雄安新區在規劃上要達到國際一流城市水平。據北京商報10日報道,業界指出,未來雄安的投資規模或達到上萬億元,而依據雄安的“高點定位”,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新型產業等領域發力的央企或得到最初紅利,此外不少民企對這一重大機遇也蠢蠢欲動,專家指出,只要能對新區建設有所助益,無論是央企、國企還是民企,都有機會從中分得一杯羹。
基建與高精尖領域占先機
4月1日,雄安新區橫空出世,中共中央、國務院當時就提出,雄安新區要發展高端高新產業。4月4日,何立峰解讀稱,規劃雄安新區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端定位,集聚全國優秀人才,吸納國際人才。
在中央定調的同時,業界也紛紛表態。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公開表示,對于雄安新區,要有針對性地培育和發展科技創新企業,發展高端高新產業。4月9日,謝克昌指出,要以雄安新區建設為核心,建造發展定位高、公共服務能力強、產業結構優的新城,為河北注入全新的高端產業。
“雄安新區的建設勢必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而新區定位高端,高精尖產業也將成為投資熱點之一”,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雄安新區未來將承接大體量的科研資源遷出,可能設立國際實驗室或全國性基地,一些地處北京的中央部署高校也可能搬遷至雄安新區,但新區目前的軌道交通、道路建設、商業配套的建設程度還不夠完善,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都有可能成為投資者在雄安找尋到的第一片藍海。
31家央企已行動
4月1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據初步統計,截至4月9日下午,8天之內,已有中核集團、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國電科、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南方電網、中國大唐、中國華電、中國國電、中國三峽集團、神華集團、中國聯通、中國電子、國機集團、中鋁公司、東航、中國建筑、國投公司、中國節能、中糧集團、招商局、中國五礦(中冶)、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新興際華、中國能建、中國廣核集團等31家央企集體發聲“雄安新區建設不缺席,與發展政策同頻共振”。
據了解,產業進入是一些企業響應新區建設號召的重要形式。部分企業已在河北省乃至雄安新區有投資項目或者產業布局,這些也成為其參與新區建設的先發優勢。
其中,中核集團在河北省共有16家單位,涵蓋鈾礦勘查采冶、核燃料、核電、核技術應用、新能源、醫藥等多個業務領域,涉及項目12個。
新興際華集團提出服務新區建設的六大舉措,涉及依托鑄管產品,積極投身于地下管網項目和城市綜合管廊項目,參與海綿城市管網建設;依托新興能源,積極參與新區原住居民安置;依托應急產業,在新區大力布局應急產業和延伸業務等。
不少央企表示將圍繞新區建設重點任務,結合自身業務特征參與建設。
如中國中鐵表示,將充分發揮可研規劃、設計監理、投融資以及地下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市政建設、綠色建筑、智能城市等八個方面的領先優勢,為雄安新區的高標準建設做貢獻。
以發揮自身的優勢提供服務支撐,成為大多數央企參與新區建設的重要形式。
中國廣核集團、中國華電、中國大唐、中國三峽集團、神華集團、中國國電等企業均表示要充分發揮在能源方面的優勢,為新區貢獻力量。中鋁公司則將加快發展先進材料和城市建設中的以鋁代鋼、以鋁節木的步伐,率先將科技成果在雄安新區轉化,為新區建設提供輕量化、耐蝕化高新鋁材,實施最環保最先進的工程技術。
在央企相繼發聲爭做雄安建設“排頭兵”的同時,各大央企集體搬遷至雄安的傳言也不絕于耳。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日前表示,央企搬遷至雄安新區的謠言不能信,部分企業表態將搬至雄安新區屬企業自主行為,未來還要做相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