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下一步何去何從?
制造業是一切行業之母。房子不是賣給建筑工的,金融產品的利潤是來自實體的,服務業主要是源于生產利潤的消費,然后是這些行業之間的相互循環交易。近兩年,制造業用工數是大量下滑的,但是表面上看不出來。因為新的勞動力,大學生跑到大城市當銷售和服務員了,非大學生去建筑工地了。
今天中國的制造業,我們的資本運作能力是我們兩個翅膀,千萬不能變化單翅。如果說中國制造,等于什么呢?我認為中國制造從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制度優勢,36年來的這個公式到今天變成三個新的優勢。
第一,互聯網工具。互聯網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們所有跟消費者的關系,改造我們的生產線,改造我們幾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如果你只具有互聯網的能力,只用互聯網改造的企業的話,其實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對于制造業來講,制造一雙皮鞋,我為什么穿這雙皮鞋?不是因為你營銷做的好。是因為我穿這雙皮鞋很舒服,德魯克講一句話,商業的本質是你做一雙皮鞋賣給那個消費者,這個消費者穿這個鞋子在腳上很舒服。
第三,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創新能力,要積木式創新,我們要開放我們的創新平臺,我們要成為全球產業變革中的一部分。什么叫新中國制造,中國制造,我們把它改變命運,我們還是要回到產業本身,還是制造。但無非是變成了一些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