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只有一線城市才擁有的地鐵,正逐漸向二線城市乃至部分三線城市普及。
國務院日前正式批準《洛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并由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由于目前單條線路的工可報告已經下放到省一級發改委審批,因此此次規劃獲批,也意味著洛陽地鐵離正式動工已經很近。
此次軌交規劃獲批,洛陽也成為繼安徽蕪湖之后,中西部第二座修建城市軌道交通的非省會城市。
千年古都結緣地鐵
根據規劃,洛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4 條線路組成,總長102.6 公里,設車站63 座,其中換乘車站8座。預計2020 年,洛陽市公共交通系統占城市客運出行比例達到30%,城市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達到20%。至2020 年,建成1 號線工程和2 號線一期工程,長約41.3 公里。
作為一座著名古都,如何做好洛陽地下文物的保護一直都是洛陽地鐵建設的一大焦點。規劃提出,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結合城市總體規劃深化涉及文物敏感區域的方案研究,進一步核實文物保護深度,對因文物保護原因采用較大埋深的區段應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小埋深,降低工程造價。
洛陽地鐵的獲批對洛陽乃至河南的經濟和城鎮化進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經濟發展方面,洛陽市在中部地區的地位和作用也至關重要,作為“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重工業城市,洛陽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也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每年住建部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最接近準確的統計。根據2013年的統計年鑒,洛陽的中心城區人口達到了253萬,排在南寧、南昌、福州、寧波等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之前,在中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31位。而排在洛陽之前的城市已經全部獲準修建地鐵。
此次洛陽地鐵獲批,將有利于這個千年古都做大中心城區的規模,提升洛陽城市的層次和對外輻射力。與此同時,作為人口超過9000多萬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的城鎮化水平仍比較低,未來該省城鎮化過程中,除了有部分人口流向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會留在本省,這其中包括省會鄭州以及洛陽這樣的次中心城市將成為人口流入的重點城市。
按照規劃,資金方面,洛陽軌交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為310.88 億元。其中資本金占40%,計124.35 億元,由洛陽市財政資金籌措解決。資本金以外的資金采用國內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