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三:近年深圳房屋竣工建筑面積
除了上述商品房住宅,深圳還有大量這樣的房子:它們屬于非房地產開發項目,多為政府建造。包括辦公樓、住宅、城市配套設施。其中住宅包括廉租房、福利房、微利房等,隨著世事遷移,部分此類房屋所有者的產權從綠證換成紅證,擁有了完整的所有權。
根據表三,從1979年到2015年,我們可以算出深圳非房地產開發項目面積約為1.75億平方米。按照73%的比例,可以推算出住宅類面積約為1.28億平方米。
也就是說,深圳住宅分為三大類,一共4.04億平方米。
1、違法建筑,也就是所謂的城中村、小產權房之類,一共1.76億平方米。
2、商品住宅,一共1億平方米。
3、廉租房、福利房、微利房等政府、企業建設的住宅,累計大約1.28億平方米。
曾有好事者計算北上深等大城市的住宅價值,說超過了美國的物業總市值。那么我們不妨根據上述數據,算算深圳住宅到底值多少錢。
違法建筑由于沒有房產證,不被金融體系承認為資產,所以暫時不計算,兩類合法住宅的面積為2.28億平方米,按照市場均價5萬元人民幣計算,約為1.7萬億美元,或者11.4萬億人民幣。這跟有些人估算的深圳住房市值超過22萬億相比,顯然差距非常大。
如果計算上辦公樓、商場、城市配套設施,估計總市值也不會超過15萬億人民幣。當然,這沒有算上全部違法建筑。
4.04億平方米的住宅存量,2000萬的實際人口,深圳人均住房面積只有20平方米。如果從“活著”的角度觀察,深圳目前的房子基本夠用。但如果從“正常”角度(人均30平方米)看,則缺口高達2億平方米。
目前上海住宅存量大約6.2億平方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為2400萬人,人均面積超過25平方米,顯然比深圳寬敞一些。
此外,深圳三類住宅的存量,帶有極強的“個性色彩”:違法建筑的住宅(1.76億平米)>非商品房住宅(1.28億平米)>商品房住宅(1億平米)。在其他絕大多數城市,恐怕應該是商品住宅第一,非商品住宅第二,違法建筑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