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本文只分析了大部分熱點城市,沒有涵蓋全國所有城市,觀點亦僅供參考。
上面我們對“八縱八橫”做了一個整體的盤點,分別找出了中國城市的“高鐵霸主”、“高鐵新貴”、“高鐵新秀”以及“高鐵輸家”。文章發出去后,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但總感覺意猶未盡,因為上一篇文章只歸納了現象,沒有分析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決定了誰是贏家、誰是輸家?我們可以先簡單回顧一下這些“輸家”的興衰史。
第一個輸家當數株洲。與鄭州、石家莊一樣,株洲也是一個典型的“火車拉起來的城市”。普鐵時代,株洲是京廣線與滬昆線的交匯,鄭州則是京廣線與隴海線的交匯,二者齊名,素有“北有鄭州、南有株洲”之佳話。因為鐵路的樞紐地位,株洲還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火車與地鐵列車生產基地,曾經風光無限。
進入高鐵時代后,株洲顯然沒有鄭州那么好的待遇。鄭州延續了隴海線的光榮,仍然是路橋通道的重要節點,但高鐵滬昆通道已經不走株洲而改走省城長沙,這讓株洲的樞紐地位一落千丈。
向塘(隸屬于南昌縣)與株洲的境遇有點類似,它曾是京九鐵路與滬昆鐵路的交匯,但進入高鐵時代后,高鐵滬昆通道不走向塘改走省城南昌,向塘的樞紐地位也是一落千丈。
柳州是一個常常令人打抱不平的“輸家”。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柳州都是西南地區一個老牌鐵路樞紐,黔桂鐵路、湘桂鐵路、焦柳鐵路三大干線在這里交匯。顯赫的樞紐地位,不僅讓柳州成為一個著名的工業城市,也讓柳州獲得一個鐵路局機關,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不設在省會城市的鐵路局。我們今天熟悉的萬科老王頭,其父親就曾在這個鐵路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