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這些城市前后懸殊不大
成都、沈陽、蘭州、襄陽、九江、贛州
比起北上廣的樞紐地位,這些城市當然要遜色一些,但和其他城市相比,無論是普鐵時代,還是高鐵時代,都屬于優等生行列,前后差距不大。
比如成都,其在普鐵時代,就是西部最大的鐵路樞紐。在“八縱八橫”時代,成都成為蘭廣線、京昆線與沿江通道三大干線的交匯,再次鞏固其西部鐵路樞紐的地位。不過,隨著重慶的強勢崛起,成都的相對優勢沒以前那么大了。
比如沈陽,其在普鐵時代,就是東北地區的鐵路樞紐,進入高鐵時代后,沈陽成為沿海通道、京哈通道兩大干線的交匯。
比如蘭州,其在普鐵時代,就是隴海—蘭新線與京包—包蘭—青藏線的交匯,進入高鐵時代后,成為路橋線與蘭廣線兩大通道的交匯。不過,比起強勢崛起的西安樞紐,蘭州的相對優勢沒以前那么大了。
比如襄陽,其為湖北省內僅次于武漢的第二大城市,在普鐵時代就是一個區域性的鐵路樞紐,是焦柳鐵路與襄渝鐵路的交匯。進入“八縱八橫”時代,襄陽升級為呼南、鄭萬高鐵的交匯。
比如贛州,其為江西省內僅次于南昌的第二大城市,在普鐵時代就是一個區域性的鐵路樞紐,是京九鐵路與贛龍鐵路的交匯。進入“八縱八橫”時代,贛州升級為京九高鐵與廈渝兩個干線通道的交匯。
比如九江,其在普鐵時代就是一個重要的區域型鐵路樞紐,位于京九、武九、合九鐵路的交匯。進入“八縱八橫”時代,九江還將升級為京九高鐵、沿江高鐵的交匯,其樞紐地位甚至不輸南昌。
5、這些城市可能是失落者
株洲、向塘、南京、武漢、達州
“八縱八橫”是一個非常大的網絡了,已經充分照顧到所有能照顧到的城市,但仍然會有一小部分城市可能會感到失落。
比如株洲。與鄭州、石家莊一樣,株洲也是一個典型的“火車拉起來的城市”。普鐵時代,株洲是京廣線與滬昆線的交匯,鄭州則是京廣線與隴海線的交匯,二者齊名,素有“北有鄭州、南有株洲”之佳話。不過,進入高鐵時代后,株洲明顯沒有鄭州那么好的待遇了——滬昆高鐵不走株洲而改走省城長沙,這讓株洲的樞紐地位一落千丈。
比如向塘。說起向塘(南昌縣下屬的一個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在普鐵時代,它可是京九線與滬昆線的交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進入高鐵時代后,向塘的命運和株洲有點像,滬昆高鐵不走向塘改走南昌,向塘的樞紐地位也是一落千丈。有人不無惋惜地說,如果南昌縣成為一個南昌市的一個區,向塘的樞紐地位也許還能保住。
比如達州。說起四川達州,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但在普鐵時代,達州是成都、重慶北上出川的必經之地,但在高鐵時代,這個必經之地換成了重慶的萬州(沿江通道、呼南通道、鄭渝高鐵)的交匯。可以猜測,川渝二省在爭奪高鐵資源時,重慶占據了上風,四川只能力保成都的地位,其他城市則兼顧不暇。
作為沿江通道與京廣通道兩大干線的樞紐,武漢的區域樞紐地位是穩固的。普鐵時代,武漢只接入了京廣一個干線,缺少東西走向的干線,高鐵時代武漢還多了一條東西走向的滬漢蓉干線(沿江通道),地位其實是升級的。但之所以將其歸類為“失落者”,主要是現有規劃與之前的過高預期有點不符,尤其是面臨鄭州與合肥高大上的米字型圖案,武漢的確有一點自愧不如的觀感。
南京的情況與武漢有點類似,無論是普鐵時代,還是高鐵時代,南京的區域樞紐地位都不成問題,其“失落感”主要是面臨隔壁合肥的強勢崛起。南京原有“徽京”之譽,寓意其對安徽強大的影響力,但隨著合肥“米字型”戰略的出現,這個影響力勢必會減弱,而合肥收復失地的動力則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