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原材料
除了國家標準的缺失,業內人士對于“毒跑道”產生來源的說法并不完全統一。由于塑膠跑道建設使用的聚氨酯雙組分膠水、黑色顆粒和溶劑涉及多種化工材料,幾乎每個部分都有出問題的可能。
在滄州,多數廠主也劃清了自己與“毒跑道”的界限。有廠主表示,橡膠顆粒和再生橡膠用的不是一種原料。
由廢舊輪胎加工而成的橡膠再生顆粒,被行業內普遍認為“無毒”。
滄州一家經營多年的橡膠顆粒廠負責人介紹,好一點的橡膠顆粒采用廢舊輪胎制造,差一點雜交顆粒,由電纜、汽車橡膠墊板等橡膠廢品制造。也不排除,有些小廠家受利益驅使,里面摻雜有工業膠管。
江蘇銀河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云忠也說,使用廢舊輪胎加工橡膠顆粒并不會有毒,但是必須經過清洗和二次加工,“很多橡膠廢料本身就經受過二次污染,沾有重金屬或其他化學物質都未可知。”
“在國家標準中,沒有明確說可以或者不能用什么原料,一般只要求不能有害有毒。”北京國體世紀體育用品質量認證中心副總經理袁義龍說,橡膠顆粒里面到底有無毒害物質,只有檢測了才知道。如果是加入了工業橡膠管,劣質橡膠廢棄物等,生產出的橡膠顆粒氣味就會特別大。
據公開報道稱,鹽山縣查獲的橡膠再生顆粒已送至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取樣化驗,結果尚未披露。
除了橡膠顆粒,塑膠跑道的組成成分還包括各種類型的膠水以及稀釋劑等添加劑。
滄州一家有14年體育設施建設經驗的企業,對外出售多個品種的跑道膠水。其工作人員焦濤(化名)介紹,該公司的聚氨酯膠水12800一噸。之前公司有比這便宜的TDI膠水,有刺激性氣味,“去年毒跑道事件鬧得比較兇,我們就不做了”。
焦濤說,如果按照國家現行標準去檢測,我們的膠都沒問題。問題就在于國家標準太寬松,膠水又是化學制品,對人體多少都會有些影響。
目前國家禁止對中小學使用便宜的TDI膠。焦濤透露,TDI膠水價格在11000元到11500元一噸。為降低成本,有的企業還要在當中加溶劑,“溶劑才幾百塊一噸,那些苯類溶劑,氣味很大,我們自己的工人都受不了”。
焦濤的說法在一家聚氨酯膠水公司負責人口中得到了印證。這家位于滄州本地的膠水公司有兩種不同價格跑道膠水出售。
“普通的含苯,會檢測出來,12800元一噸,環保膠水貴些,15500元一噸,都是出廠價。”該負責人承認,便宜的膠水有刺激性氣味,但有人專門找這種膠水,因為價格便宜,所以也有市場。
北京國體世紀體育用品質量認證中心副總經理袁義龍介紹,高純度的膠水價格貴,加入苯類有機溶劑價格就會低很多,就像在蜂蜜里加了糖,以次充好。還有就是在施工時,膠水比較稠,也會加苯類溶劑稀釋。
袁義龍透露,優質環保的聚氨酯膠水很貴,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業會添加滑石粉,滑石粉才幾百塊錢1噸;一旦加多了會導致塑膠跑道變硬,這就需要再添加塑化劑使其更柔軟;之后為了跑道有彈性,可能還需要繼續加交聯劑。塑化劑和交聯劑又都是有毒有害的。“這種產品不僅在鋪裝過程中會有強烈的氣味,鋪裝完成后,幾年內都不會揮發干凈。”
混亂的掛靠“潛規則”
除了校園準入強制性安全標準缺失,塑膠跑道市場幾乎無行業門檻。2014年住建部修訂規定,取消體育場地設施工程專業承包資質,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交給了行業自律。
“誰的價格低就給誰,這在塑膠跑道行業已是潛規則。”長春一家跑道商介紹,公司一般通過招標公告去拿項目,招投標中,企業的業績往往排在低價之后,比如一千萬的項目,有的企業八百萬他就干,品質自然難以保證。可沒辦法,低價競標屢試不爽。
回到施工中,以低價拿到標的,再以正常建造的價格,就會虧本。中標企業就會用非正規的方法降低成本。
這位跑道商透露,還有一些無資質的小施工隊掛靠在建筑企業,給企業一定管理費,再以企業資質名義去競標。中標后,再由施工隊自己去進行原材料采購,降低成本。在鋪設跑道時隨意搭配膠水比例,添加劑用得越多,成本就越低。
袁義龍介紹,目前市場上跑道最低價格壓到了每平方米七八十元,和兩三百元的正常價格差距很大,當中自有貓膩。
袁義龍就接觸過一些建筑企業中標后再進行轉包,招標時是200元每平方米,層層轉包后價格就變成80元每平方米,“不偷工減料,怎么掙錢。”
6月26日,新京報記者聯系了北京多家專業承接塑膠跑道的體育設施公司,對方均表示,可以掛靠,但需要交一定比例的管理費。
一家體育設施公司表示,此前有很多施工隊掛靠過該公司,“資質是按點收的,管理費是項目標的的2個點,不中標也要給錢,過去的工作人員車馬費、食宿費。”
另一家體育設施公司的管理費報價達到了工程費的7個百分點,對方負責人稱,付款時要附帶發票,可用正規的“材料票”替代。
長沙一家體育設施公司甚至明確表示:“這個在電話里不好講,法律是明令禁止掛靠的。”但在隨后攀談中,工作人員透露還是可以操作:“最好面聊,掛靠費大概是工程合同價款的三個點。”
不僅是混亂的掛靠市場,一些招投標代理公司也來趟塑膠跑道工程的渾水。廣東一施工隊負責人邱經理就介紹了代理公司如何替無資質的小施工隊拿塑膠跑道工程。
邱經理說,在廣東市場上,有專門的招投標代理公司。一些小施工隊如果看上了哪個塑膠跑道施工項目,他可以找三家這樣的代理公司共同為其出標,相當于“控標”,最后三家公司不管哪個中標,項目都會回到小施工隊手中。代理公司再按照項目大小收取相應提成。
但在招標、施工環節相繼“淪陷”后,驗收環節也多半流于形式。按照嚴格程序,在塑膠跑道鋪設的施工前、中、后都要進行檢測和監督。
上述長春跑道承包商介紹,很多時候小施工隊掛靠在建筑公司,按說建筑公司會派監理到現場,但也只是走過場,因付了掛靠費,結果只能是“合格”。
驗收由甲方和監理單位共同完成,即使當地質監部門要檢測,也不去現場取樣,施工方完全可以送去一塊合格的產品。
袁義龍表示,這么多環節里,有一個環節嚴格把關,都不會是現在這個局面,企業沒有底線,招標潛規則,施工方層層轉包,第三方檢測缺失,管理部門也沒有監管,就全面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