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營改增全面啟動,為確保所有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包括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在內的多個部門制定了時間表考評辦法。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目前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圍繞營改增的全面啟動共制發文件5份,稅務總局專門配套出臺行業稅收管理與納稅服務文件11份,并成立專門的督促落實領導小組部署落實具體改革措施。
事實上,從李克強總理宣布5月1日全面啟動營改增要求以來,在僅有的五十多天的時間,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要面對超過1100萬戶的納稅人信息,如何確保改革后稅負只減不增,成為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做好營改增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房地產、建筑業稅率自選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其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稅率確定為11%,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則確定為6%。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規定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稅率為11%,但由于項目本身的特殊性,在實際營改增過程中,這兩個行業有一個過渡性的稅率安排,也就是說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的稅率可以自己選擇按照簡易計稅辦法,或是一般計稅方法。
德勤稅務師事務所稅務合伙人宮濱表示,簡易計稅辦法就是按照3%的稅率,一般計稅是按照11%稅率,簡易計稅是沒有任何抵扣項目,一般計稅則可以按照增值稅抵扣。“不論是哪種計稅辦法,對企業來說,一旦選定簡易計稅辦法和一般計稅辦法之后,36個月不能改,因此需要重視。”
以建筑業為例,不光是老項目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清包工的建筑項目,包括甲供材料的建筑項目都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并且在簡易計稅方法基礎之上維持了原來營業稅差額征稅的辦法。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處長王崴告訴記者,在設計營改增稅制的時候有一些過渡的計稅方法政策,以此推算下來,建筑行當營改增稅負應該不會增加。
不過,在實際幫助企業做稅率測算時,宮濱表示,目前看,很多建筑企業寧愿選擇11%的稅率交增值稅,而不選擇3%稅率,很大原因還是上下游可以抵扣。
這種抵扣對企業來說,意味著稅負將大大降低。
北京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財務相關人士表示,之所以選擇11%的增值稅,更多在于從客戶那里獲得的增值稅發票,以及土地出讓金可以抵扣等內容,在這些進項稅都能得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如果價稅合計又不動,那么企業抵扣的越多,稅負也會越低,相應的對毛利潤影響也是正面的。
出臺過渡政策
安排過渡方案,保留差額征稅政策是營改增全面啟動的一個重要措施。
王崴告訴記者,為保障改革涉及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的目標,現行的增值稅稅制設置達不到目的,在此背景下,要出臺一些過渡政策,比如說,有些行業要保留差額征稅的政策,這作為一種過渡政策也將延續。
在財政部此前的營改增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未來營改增后,將對4個行業原稅收優惠政策原則上予以延續,如對養老、醫療、教育、金融機構同業往來、彩票發行等繼續實施免稅,延續個人轉讓住房的征免稅政策等。
對老合同和老項目實行政策平移,如允許建筑工程老合同、房地產老項目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對特定行業制定了過渡性優惠措施,如允許新開工的甲供材建筑工程選擇簡易計稅,允許房地產開發企業扣除土地購置成本,對金融機構尚未收到的逾期貸款利息在實際收到時征稅,對原適用3%稅率的文化體育服務業允許選擇簡易計稅等。通過這些措施總體可實現所有行業全面減稅,絕大部分企業稅負有不同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