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單一結構城市的產業升級之路
6、 景德鎮:千年瓷都的失落
景德鎮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為傲,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系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鎮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人從事著和陶瓷相關的工作。作為歷代官窯所在,景德鎮陶瓷在解放后曾一度占據全國產量的20%,并且成為好質量的代名詞。直到現在,一提到中國陶瓷,不少人腦子里出現的第一個地理名詞,仍然是"景德鎮"。而在中國,能以一個地方作為整個產業品牌的,并不多。
然而,靠一種產業支撐的景德鎮,在銷售渠道的分崩離析,南方企業激烈競爭下,已經走上衰落之路。而僅做高仿產品,缺乏創新,“全市有幾千個一樣的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大同小異,對于經銷商來說,這是一個壓價的好機會。”目前,景德鎮主要依靠展銷和外銷歐洲市場方式銷售瓷器,可是,缺乏資本,規模生產能力,沒有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沒落。
單一產業結構,小作坊生產模式阻礙著景德鎮“重振雄風”。其實,憑借千年積淀的工藝技術,引進現代化管理,打開銷售渠道,景德鎮還是能走出困境,再次享譽國內外。
7、 長春:中國的底特律
汽車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70%的中國汽車城長春,以生產汽車零部件為主,一直試圖復制底特律的輝煌。
金融危機讓這個“一業獨大”的汽車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長背后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等種種問題。據權威統計顯示,2008年前三季度長春市累計生產汽車數量增長率同比回落17.2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庫存高達9萬輛,庫存增長2.6倍。同時,關于長春汽車企業停產或減產的消息不絕于耳:捷達減產,新寶來、邁騰、速騰停產,老寶來、開迪生產線關停……
幸運的是,長春擁有東北三省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自身發達的交通軌道運輸產業。面對底特律危機,長春拉長農產品加工業、軌道客車制造,提高創新能力,降低對汽車工業的依賴性。
8、廣州:汽車制造負增長
汽車制造業是廣州戰略性主導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廣州汽車產業以日系為主導,許多日本汽車品牌選擇廣州為它們在中國的生產基地。
據中新社報道,自去年中日釣魚島問題爆發以來,以日系汽車為主的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受到很大影響呈現明顯下降。廣州市經貿委主任王旭東透露,“2012年廣州汽車產業產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車產值減少300億人民幣、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減少450億元,拉低廣州工業稅收約3%,全市稅收減少1%。”
繼日系車銷售"滑鐵盧",廣州實施的汽車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車銷售總量銳減一半。另外,廣州還遭遇汽車產值的增長困境。自去年8月起,廣州汽車制造業總產值已連續七個月當月負增長。
《南方日報》分析,城市居民對汽車的需求最近5到10年增長迅速,對汽車的消費快接近一個平臺期,盡管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也應該提前考慮新的龍頭產業。“如果廣州不未雨綢繆的話,主導產業會出現斷層,經濟滑坡是必然的。”
廣州把目光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據《南方日報》數據顯示,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投入40億專項資金扶持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每年投入20億元財政專項扶持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采用無償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提升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制造產業3個千億元級新興產業群,培育突破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3個百億元級新興產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