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曾輝煌一時的汽車城底特律申請破產,對中國城市的發展敲響警鐘。2011年,中國公布了一份“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共有69個城市上榜。資源型或靠單一傳統產業支撐發展的城市,經過長期過度開發使用,如今面臨著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的尷尬局面。這些城市現狀如何,又該何去何從?
一、 資源城市的產業轉型之路
資源型城市似乎總難以逃脫"建設-發展-萎縮-報廢"宿命。長期依賴資源的開采,忽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技術的創新,加上環境污染,讓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這些城市往往因資源而生,也因資源而亡。
1、 鄂爾多斯:煤都神話的破滅
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內蒙古三線城市,創造了一系列的經濟神話——GDP一度趕超香港,房價直逼“北上廣”。鄂爾多斯的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占財政總收入近50%。擁有“黑金資源”的鄂爾多斯,在煤炭產業的黃金十年里,風頭一時無兩。可惜,煤炭帶來的巨額財富,被這座城市揮霍在房地產市場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鄂爾多斯的樓市均價大約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價飆升到7000元左右。
神話的破滅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價狂跌,樓市出現低迷,鄂爾多斯這個富裕煤都陷進債務危機。顯然,單一依靠煤炭資源,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粗放生產,導致環境惡化,產能落后,同時熱衷房地產的投機買賣,這讓鄂爾多斯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隱患重重,終于一夜之間,神話破碎。
近年來,城市產業謀求轉型,將裝備制造基地作為強力引擎,引進500強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全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產值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和大型企業。”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生產的轉變。
2、 陜北神木:煤炭王國風光不再
“因煤而興,因煤而富”,神木構建了一個讓人艷羨的優質煤炭王國,擁有免費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該縣煤炭探明儲量500多億噸,幾年時間,神木先后成為陜西十強縣、中國百強縣。
同樣患有煤炭資源“依賴癥”的神木,在煤炭市場低迷,資金鏈短缺背景下,出現大額非法集資案件。而且,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盡管當地官員一再否認政府財政危機,但根據《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經濟運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縣99處地方煤礦停產了42處,另外尚有50處在做基建,實際也未開工,真正正常生產的只有7處,煤炭行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而依附煤炭行業的物流、商業、煤炭機械等大規模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
面對資源的枯竭,結構單一的產業無法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神木縣也開始尋求產業轉型和升級。當地政府籌備慈善公益基金,卻飽受種種質疑;資源相應的產業得不到帶動;上下游的技術創新與農業創新說多做少,實業艱難,未能帶來相應的收益。轉型之路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