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開始,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包括搜易貸、廣州e貸、鏈家理財等相繼推出了這類產品。根據網貸之家統計,目前有664家平臺涉及房貸有關業務,而涉及首付貸相關業務的平臺不少于15家。此次深圳對各種主體抽樣調查,經過測算得出了深圳“首付貸”存量配資30億元。“總量上應該超過30億元,還有一些并未明面上亮出首付貸字樣,但暗地里也在做樓市配資業務。”深圳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雖然對于存量超30億元的首付貸風險有多大存在爭議,但一些先知先覺的P2P平臺已開始縮減首付貸業務。“考慮到深圳房價漲幅較大,為了預防調整風險,近期我們主動減少了這一塊業務。”深圳一家首付貸業務規模增長較快的P2P平臺負責人表示。另一家P2P平臺相關業務人士也表示,監管層對首付貸業務趨向嚴格,在提高運營規范的同時,會時刻注意監管風險,可能會降低此業務規模。據了解,在以對接首付貸資產為主要業務的網貸平臺中,廣州e貸、房天下理財等平臺已暫停首付貸相關業務。此外,鏈家、搜房、中原以及我愛我家等規模較大的房產經紀公司也已暫停首付貸業務。
銀行嚴查首付資金來源
在監管部門嚴查互聯網金融、小貸公司、中介機構、開發商渠道的首付貸風險時,據知情人士透露,央行、銀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也在密切關注深圳地區房地產行業的融資風險,要求商業銀行對住房貸款申請嚴格審查,如果首付資金來自高杠桿融資類貸款,則不應發放貸款,同時加強房地產信貸的壓力測試。
據媒體報道,央行深圳中心支行近期組織四大行和幾家股份制銀行召開住房貸款工作會議,央行在該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求銀行必須把握房貸規模,不要過度壓低利率;要加強首付款審查,禁止做涉首付貸等的業務;要加強借款人婚姻狀況調查,不做假離婚的業務;加強借款人還款流水審查,視風險情況提高首付和利率”。
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末,深圳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7420億元,同比增長40.0%。2015年全年,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408億元,增長2.1倍。深圳按揭平均成數2015年12月達到65%,遠高于北上廣三地,同比高3.2個百分點,與70%的最高貸款成數限制僅相差5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深圳樓市的杠桿主要集中在銀行這一塊。“此次會議的召開主要是為了向銀行警示市場風險,傳達對住房貸款偏緊的監管意見。”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表示。
銀行層面審批開始趨嚴。多位購房者近期反映,其首付款流水審批沒有通過,銀行通知首付款來源有問題。深圳某大行個貸經理透露,如果銀行審查到來自P2P等小額貸款的首付款流水,則無法獲得審批放貸;甚至自然人也在監管審查范圍內,如果不是直系親屬,也可能審批通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