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在吸引農民工返鄉就業方面,最關鍵的是什么?
向紅瓊:首先是要發展一批產業,才能吸引他們回來,我們去年全州新增標準廠房100.75萬平方米,累計建成394.8萬平方米,入駐標準廠房企業461戶,這樣就解決了2.03萬人的就業問題。另外還是要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這樣能實現他們從謀生到創業的轉變。最關鍵的,還是要大力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容納更多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讓他們掙錢顧家兩不誤。
新京報:目前農民工返鄉就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向紅瓊:從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支持西部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加快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力度,這樣才能解決好外出務工人員進不了城、回不了鄉的現實問題。
從政策層面,國家應考慮通過從財稅、金融、人才、科技、培訓、用地等方面,給予西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一些差別化優惠政策。
“今年招人沒有縮減還要增加”
全國人大代表、長春新大石油集團董事長 劉桂鳳
新京報: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你們會減少招工嗎?
劉桂鳳:經濟下滑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但我們還好一些,基本能保證正常生產,生產經營資金都在良好有序發展中。
新京報:今年還招應屆畢業生嗎?
劉桂鳳:年年都招,根據現有發展和產業的需求,今年沒有縮減,還要增多。
新京報:往年招多少人?今年招多少?
劉桂鳳:往年最多時招100多人,占我們全部職工數的10%。今年我們還要招50人左右,占員工5%。
新京報:你覺得現在大學生就業困難嗎?面臨哪些問題?
劉桂鳳:這個市場很廣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定位問題,學什么選什么,如果好高騖遠,又脫離你的專業,可能就會在就業中出現問題。本來學農業的話你不上農村非要上城市,學工業管理的非要進高科技,不做一線,大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怎么結合?
就業目標一定要結合實際,我認為大學生就業應該定位在最基礎和基層,然后朝高處努力,才能在職場上走得成功、走得高興,否則定高了必然會被淘汰,還給第二次選擇造成心理壓力和影響。
新京報:招工難還是找工作難?
劉桂鳳:都不難,大學生如果自己放開思想,走進市場就非常好找工作,企業根據自己需要深入市場,廣泛跟大學生接觸,也非常好找到可用合適的大學生,這個難就是大家停留在敷衍不認真上。現在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崗位多得是,需要的人才也很多,現在一個家政大學生去當家庭教師,月收入四五千,比他找一份正規公司工作的工資還要高。關鍵看大學生,能不能下決心進入市場,適應市場就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個案
大學生求職:半年投60簡歷獲兩單位招手
北京某211院校碩士研究生,文科專業,性別男,這些往年求職季中的優勢,今年似乎沒什么用。起碼對于即將畢業的張今(化名)來說是這樣的,“大約投了有六七十份簡歷吧”,他說,兜兜轉轉至今,手上雖然握著兩個offer,卻依然沒底。
“簡直太心塞”,回顧過去六個多月的求職經歷,張今感慨頗多,實在是太難了。他投出去的六七十份簡歷中,只有約20家回應進入下一輪考試。
怕有遺漏,張今專門只做了一個表格,列上每家單位的投遞情況與進度,“幾乎北京地區有名的央企、國企、互聯網企業都投了”,回應者寥寥,甚至有的單位招聘過程進行到半,宣布今年不再招收應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