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線城市近日樓市大熱。推動樓市除了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回暖之外,杠桿資金被認為是背后的重要推手。以“首付貸”、“監管貸”為代表的場外配資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
截止到昨晚9點,多方消息顯示,監管部門已計劃出臺措施,打擊部分中介機構、房地產開發商、小額貸款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等發放用于購房首付款的貸款的行為。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鏈家、我愛我家等多家中介處獲悉,其提供的首付貸業務已全面暫停。
現象
迅猛發展的“首付貸”杠桿資金
所謂首付貸,是指在購房人首付資金不足時,地產中介或金融機構能夠為其提供補助資金拆借,用于購房人放大購房杠桿,在一些房價上漲較快地區,首付貸的存在讓部分購房者的實際首付已降至10%,這相當于是10倍杠桿,杠桿比例遠高于去年股市巔峰時期的“場外配資”。“上海鏈家事件”以后,“首付貸”等金融杠桿的風險開始被業界所關注。
據了解,首付貸一般期限是3年以內,利率大部分在7%—9%,有的可能會稍高。準備近期在北京買房的劉女士介紹,某中介極力向她推薦首付貸,最高可以借給她60萬元,這樣她就可以買下更好的房子。據了解,首付貸在貸款金額方面從幾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中介也會對客戶的還款能力做一定的評估。
以鏈家為例,該公司首付貸產品2015年的總體規模為3億元左右,購房者通過這款產品平均申請的貸款為15萬元左右,審核通過率為70%。其首付貸產品此前僅面向新房銷售,已完成了1.8億元的回款,余額為1.2億元。目前,鏈家已經暫停了其首付貸的產品。
在房產中介中,提供類似產品包括我愛我家、房天下、世聯行等。此外,以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有“首付貸”相關產品,其中包括搜易貸、房金所、小牛在線、合匯貸、生活貸等。
以互聯網金融企業推出的“首付貸”為例,在無抵押貸款的情況下,“首付貸”最低可貸1萬元,最高可以貸到房屋總價的20%。其流程是,平臺把“首付貸”包裝成年化收益率8%至12%的P2P產品,然后對外發售。
追訪
首付貸的本質就是P2P?
據業內人士介紹,從提供服務的方式來說,目前這類產品一般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介自營,如搜房、鏈家、世聯行等,而放貸的范圍基本是自己的樓盤或有合作的地產商。具體操作情況是,用戶在申請貸款時,需填寫包括收入、銀行流水等相關信息,放貸方在審核通過后放款給客戶,客戶再用來繳房款,這些過程一般會有人跟進,以確保資金用于購房。
第二種模式是一些地產商和中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多數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的首付貸業務即采用該模式。跟第一種模式相比,在這種模式中,放款和風控都在第三方機構的手上。近期陷入兌付危機的P2P平臺鑫琦資產上海分公司的模式即跟此十分相似,其被質疑通過P2P的模式幫助房地產商融資。
還有一種就是平臺直接提供貸款,相比前兩種,這種模式可能并沒有限定樓盤,用戶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比較容易避開利益輸送的嫌疑,但同時這種模式對風控的要求比較高。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提供“首付貸”的資金來源中平臺自有資金比例非常小,絕大多數來源于P2P理財資金。如鏈家金融、搜房控股旗下的房天下、世聯行旗下的“世聯集金”等都有相對應的理財產品。一名業內人士指出,所謂的“首付貸”就是P2P,一些平臺涉嫌自融、一些涉嫌利益輸送,其中存在巨大的道德風險,一旦房價停止上漲甚至下跌,這些產品極易陷入兌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