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新房“捂盤”價格仍堅挺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與二手房市場的急速下跌相比,燕郊新盤的價格依舊處于高位。燕郊目前的新盤還有房源的包括首爾·甜城、碧桂園、水榭花城、港中旅海泉灣、御東郡、匯福悅榕灣等為數不多的樓盤。北青報記者獲悉,這些有房源的新樓盤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多數選擇不開盤或者少量開盤。一名燕郊地產人士稱,開發商都在“捂盤”對賭,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降價出售。
當地房企燕達集團開發的首爾·甜城是上一輪燕郊樓市上漲的領頭羊,燕郊房價從1萬元、2萬元、3萬元到突破4萬元,背后都有首爾·甜城的影子。2016年十一期間,媒體公開報道顯示,首爾·甜城拋出售價4萬元每平方米的單價,這比2013年最初的價格上漲了近5倍。這一報價被曝光后,因售價過高被當地房管局叫停,燕達集團也隨后否定了這一報價。
北青報記者獲悉,以地鐵平谷線正式開工建設,以及京秦高速及徐尹路潮白河大橋有望年底通車作為宣傳主打,首爾·甜城三期主打花園洋房的九里香堤的報價仍然高達4萬元每平方米。而位于燕順路附近的悅榕灣項目樓盤網上報價仍然高達32000元每平方米。位于燕郊北部的水榭花城報價則為19000元,但據燕郊的中介稱,這個價格很難買到,一般真正買的時候都被要求加價,目前的行情在備案價的總價基礎上是加40萬元。
為何調控燕郊一手房的影響較小?對此,一名資深燕郊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開發商控盤能力強是一個因素,比如首爾·甜城的九里香堤,開發商手里還有不少房源,報價雖然高達4萬,但開發商不會在這個時候開盤,即使開盤,也只會放小部分房源。另外一個因素是,燕郊的新盤確實少,已經很少有住宅用地入市了。樓市調控會不會波及一手房?該人士表示,這要看這次調控要持續多久,開發商的資金鏈能不能撐住,如何撐不住了,自然就要降價出售。
對于燕郊新房與二手房市場在這輪樓市調控中的不同反應。亞豪機構市場研究部總監郭毅認為,燕郊樓市與北京樓市一直是相互共振的關系,在北京樓市下行的時候燕郊下跌會更大。目前燕郊二手房市場下跌幅度較大,但新房市場不是面臨同樣的一個環境,因為燕郊近幾年沒有供應土地,新房主要是售賣之前的庫存,未來新房潛在供應比較稀少的狀態,所以從燕郊的開發商角度看更多對賭未來市場稀缺性的一個心態。
關注
炒房客資金成本陡升
燕郊樓市的急劇下行,一些炒房客選擇了虧損拋售。燕郊一名中介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多數在燕郊投資房產的人,在目前的行情下都選擇了按兵不動,只有少部分急需用錢或者資金周轉困難的人選擇在這個時候降價拋售,這部分人往往在燕郊有不止一套房產。
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資金成本的上升是炒房客拋售房產的一個原因。在“不搞大水漫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背景下,銀行或明或暗地調整了部分消費貸、信用貸的費率;P2P等平臺的資金成本也在上漲,一些炒房客難以承受資金成本的壓力,選擇了拋售房產。
去年8月份在燕郊投資了一套房產的陳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的80萬首付款中,自有資金只有20萬元,其他的部分包括用朋友的銀行信用卡透支的30萬元消費貸款、支付寶借唄的5萬元、25萬元P2P平臺的貸款。當時賭燕郊的房價還能翻倍,準備拿兩年以后出手。但今年以來,消費貸款的利率已經沒有優惠,P2P平臺的貸款利率快速提升,總體的資金成本年化利率已經超過了15%,騰挪資金變得困難。目前,陳先生已經在房產中介掛出了他的房子,準備降價出售,據陳先生估算,房價上漲的數值減去稅費等成本,他的房子如果能如愿出手,大約要虧損20萬到50萬左右。
燕郊房產中介人士劉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緊急拋售燕郊房產的炒房客并不多,許多有資金壓力的都會想辦法通過抵押貸的方式套出部分資金,將抵押貸的資金用于還月供。這種做法以前在燕郊的炒房客中較為普遍,現在則需要比較強的關系,但在當前房價下跌的情況下,加上銀行審核趨于嚴格,前期通過高杠桿手法購入高價房的炒房客面臨著資金鏈斷流的威脅。
另一個對炒房客的資金成本帶來壓力的是燕郊租金價格的下滑。據燕郊的房產中介透露,隨著燕郊樓市成交量的暴跌,燕郊出租的房源大幅增加,導致了租金的下跌。目前,許多小區的租金跌幅在10%到20%左右,一些投資客較多的小區,租金跌幅甚至超過了30%。本來一部分炒房客就是選擇用租金減輕還貸的壓力,如今租金的下跌讓他們持有燕郊房產的成本變得越發高企。
一名炒房客表示,燕郊的房價只是短暫回調,隨著北京市政府動遷、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燕郊房價會很快反彈。現在這個時候,就是咬著牙還貸也不能選擇退出。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該投資客的想法在燕郊樓市投資客中具有代表性。他們都認為,只要燕郊的限購一放開,“燕郊樓市就能一夜之間回到從前。”
對于燕郊的投資客,郭毅認為,從投資人群來說,燕郊目前房價其實已經到了相對高位,而且房價彈性過大也是讓一部分投資客被套牢。如果未來要投資客進入,則需要燕郊有更大的市場利好拉動。而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則表示,此輪限購將抑制短期炒房客,長遠來說,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北京向東疏散人口能夠承接的范圍還是很大的,對應的供應量也很可觀。
雖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燕郊的樓市已經告別暴漲暴跌的時代,未來即使回升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在燕郊的房產投資者,都相信燕郊房價還會很快漲回來。一名燕郊房地產業內人士坦言,“圍繞燕郊樓市,包括開發商、炒房客在內的一個龐大的群體在對賭。”
他們的想法正如在燕郊落戶多年的李女士所稱,如果手里有閑錢,肯定還會趁著現在低價再買一套。
財經觀察
燕郊樓市是時候告別暴漲暴跌了
短短四個月,北青報記者兩次前往燕郊,差異之大令人瞠目。這短短的四個月,燕郊到底發生了什么?都說燕郊是北京樓市的晴雨表,那么我們把目光從燕郊拉回到北京。
從今年北京的“330新政”開始,北京出臺了10余項措施調控房地產,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見。有一點已經很明確,這一輪房地產調控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調控更多地著眼于房地產的過熱,對一時過高的房價進行抑制,而政策的變化往往隨著房價的漲跌而發生逆轉。就像許多燕郊炒房者所說的一樣,只要調控政策一放開,就展開下一輪報復式上漲。而目前的這一輪房地產調控,則是要從根源上打擊房地產的炒作屬性,改變房地產過度金融化的現象,最終實現那句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樓市重大邏輯轉變的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從“330新政”以后北京乃至全國的樓市調控實踐來看,無論是對違法開發商、中介機構予以嚴厲處罰,還是控制銀行信貸、提高二套房貸款門檻、打擊首付貸等場外配資等措施,都是要壓縮炒房者的生存空間,讓房子真正回歸居住屬性。政府已經從土地供應、金融、財稅、立法等方面著手建立房地產發展長效機制,如果還有人認為本輪房地產調控只是“一陣風”,那將是對形勢的嚴重誤判。
看清了大形勢,我們再頭判斷燕郊樓市這只“小麻雀”就會多幾分把握。正如許多專家分析的一樣,在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燕郊樓市的長期利好不會改變,但過去那種以炒房為主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燕郊樓市是時候告別暴漲暴跌的怪圈了,由于前期炒作過度,燕郊樓市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步回落到它應有的位置。如果能夠抓住京津冀一體化這個歷史機遇,改變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那么,燕郊的發展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