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輪嚴厲調控在2017年依然會延續,由此帶來的房地產銷售、開工等指標都會出現全面下滑。因此,多家研究機構在預測報告中,均提出了“周期論”的觀點,認為房地產市場從2017年伊始,已進入下行“小周期”。
但對于市場最為關注和敏感的房價,業內給出的答案卻是非常統一:盡管成交量可能會大幅萎縮,但房價并不存在大跌的基礎!尤其是熱點的一二線城市。
業內分析,有四大推動因素支撐熱點城市房價在下半年重回上升趨勢:開發商資金充裕;一線城市與核心二線城市人口吸入能力,樓市短期內供應缺口難以得到根本解決;高地價帶來的成本壓力;政策的舉措較為理性,低利率環境仍然存在,都將給未來的房價帶來支撐。
供不應求,地價難抑,一線城市就別指望降價
在政策全面收緊的市場背景下,全國樓市開始進入新一輪的降溫周期。
根據調查,從實際簽約看,受到新政影響的22個城市,成交量出現了明顯下調,實際跌幅達到了40%左右。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2016年11月成交量相比10月繼續下調,整體看,本輪市場調控將導致2016年4季度相比3季度起碼下調50%。據此估計,2017 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的同比下降幅度在15%左右?!?/p>
盡管樓市成交量大幅萎縮,但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員張宇表示,這并不代表房價就此一路下跌?!靶路渴袌?017年開年或將出現量價齊跌態勢,但隨后降幅收窄,在下半年至年底,房價重拾上升態勢,全年表現或將再次超過市場預期。”
無數人寄希望于政策的手能讓房價回歸。但安居客房產分析師綜合多方因素分析后指出,對于當前的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政策的作用更多是延緩而非逆轉,“一線房價持續漲”并不算聳人聽聞。
限購、限貸令的推出,固然限制了大量的需求涌入,但預售證監管加嚴、房價“限漲令”等政策也打擊了不少項目的推案熱情,商品房供應少,大多數城市商品住宅市場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
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受限購政策的影響,2017年新開工增速下滑壓力較大。預計2017年全年新開工面積增速在5%以內,新增住宅供應減少。而2016年前9月新開工累計同增6.8%,預計全年增速在10%左右。2016年前10個月100大中城市累計住宅土地成交規劃建面同降13.1%,核心城市土地供應大幅削減,預計2017年仍會控制供應。
而據亞豪君岳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2月首周(11月28日-12月4日)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與自住房)共成交1416套,環比減少10套,成交面積15.52萬平方米,環比增加32%。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自2016年11月份開始,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市場已逐漸進入深度低迷周期,而受到此輪調控政策長期延續性的影響,12月份成交情況將持續低迷。不過從價格走勢來看,收緊調控尚未對價格走勢產生絕對性影響。
以往在遭遇收緊調控之后,項目較多并且體量較大的開發商為緩解資金壓力,會率先啟動調價,帶領市場進入降價周期,但近年來受到自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擠占之后的土地市場新特征,使得這一規律難以再現。
以2016年出讓土地為例,僅7宗土地包含純商品住宅用地,純商住宅規劃建筑面積合計42萬平米,項目規模最大10萬平米,最小僅1.6萬平米。資金足、土地少成為目前房企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而項目少、規模小則成為未來新房市場主要特征,受此影響,未來新房市場價格將持續堅挺。
而政策雖然志在防范房價上漲過快,也希望在短時間里頭見到成效,但高度分化的區域政策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政策無意“矯枉過正”。一松一緊,頻繁轉向的政策有損威信,房價大幅下降也不是政策調控的目標。
此外,在工作機遇、教育醫療等軟環境的吸引下,原有的三四線城市持續地向一二線城市輸入人口、財富。而隨著房價及物價的提高,其收入難以支撐生活的人士逐漸流出,正是這樣的人口的流動,最終促成“熱點大城市”、“超級大城市”。
從國際經驗來看,超級城市形成過程中是房價持續上漲、非精英人群逐漸流失的過程。比如韓國人口5200多萬人,其中僅首都首爾及周邊仁川市和京畿道人口就近2300萬人,占韓國總人口的45%。當不斷有人口涌入,住房成了最大需求,難堪房價的人群逐漸流失。據韓國統計廳發布的“2015韓國移動人口統計”顯示,2015年首爾凈流出人口中,61.8%與住房有關。人口流失之下,房價非但未降反而繼續高漲,據韓國KB國民銀行統計,目前首爾市平均房價為1860萬韓元/坪(約合3.3萬元人民幣/平方米),而仁川的房價僅為841萬韓元/坪,不到首爾房價的一半。
在我國國內,北京、上海是公認的“超級大城市”。
盡管北京市今年以來加大人口調控力度,上半年全市常住人口同比減少了18萬,城六區常住人口出現由增到減的拐點,但人口總量依然達到2182.1萬人,超出年終2177萬人的調控目標。每年不斷有新的帶有更多財富的精英群體進入北京、上海,每年也將不斷有難以適應“北上”而離開的人群,幾經轉換,必然帶動房價緩步上行。
而超級大城市的巨量人口流入也帶來了對住房的需求,造成需求大房價高。因此,京滬等主要城市實際供應量都在下降,而人流集中度還在提高。盡管這些城市的樓市或將因政策周期進入調整期,期間房價或會有所波動,但是房價整體行情將會長期看好,2017年房價會漲得更高。
要知道,面粉也已經不多了
地價不降,房價難抑。
想知道未來的房價走勢,當下的土地價格應該是最直觀的反映,熱點城市“地王”頻出就很說明問題。房企拿地成本提高?!案叩貎r、搶地潮”則可以概括2016年的土地市場。
作為樓市的供應端,高地價無疑是高房價的另一個“罪魁禍首”。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平均溢價率49%,較去年同期上升3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類用地平均溢價率63%,較去年同期上升45個百分點。最新數據顯示:前11月40大房企拿地平均成本超6千同比2015年增幅高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