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聯網中介“北京存房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房天下)因銷售問題房源遭購房者起訴,其線下門店房天下西羅園珠江駿景店被指無照營業,并且涉嫌經紀人無證上崗、簽訂“陰陽合同”等違規操作。目前購房者王先生已經將房天下告上法庭,索賠237萬元。因存在違規,豐臺區房管局取消了房天下在豐臺區的網簽資格。
在互聯網+的浪潮中,互聯網房產中介在過去兩年異軍突起,各種交易平臺紛紛現世,推出多種優惠政策,“燒錢”搶奪傳統中介的大蛋糕。然而,在快速發展的背后,虛假房源、飛單、欺瞞客戶并強行收取中介費等情況頻發,暴露出互聯網房產中介違規操作、自身管理不規范等弊端,也讓新興互聯網中介一再遭遇信任危機。
問題房源長期在線 打“價格牌”引關注
近期準備買房的張女士告訴記者,互聯網房產中介網站上掛出的大多是廣告房源,目的是以低于市場價的優勢吸引購房者的關注。
近日,由住建部牽頭開展的全國房地產中介市場整頓行動,正在受調控試點城市展開。規定嚴查各地房源信息,預售房源必須要有業主委托中介出售登記表,已出售或出租的房屋,要在合同簽訂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房源信息撤除,以避免虛假房源和無效房源信息讓購房者利益受損。
在嚴打下,記者發現一些中介機構悄悄下架了一些問題房源,有的小區甚至再也看不見違規銷售房源的小廣告,但是一些互聯網中介網上平臺仍是虛假房源的重災區。
記者瀏覽房天下網站時發現,同樣區位的二手房,網站上掛的房源比該片區的均價便宜很多。但是當記者打電話過去咨詢,經紀人則稱該房已停售。
還有一些看上去“物美價廉”的房子其實早已售出,但是網站上并未標注,依然以幾個月前的售出價掛在網上。最后經紀人會建議帶購房者去看其他房源或者自營房源。
沒有標示的已售出房源
房產中介網站成個人信息泄漏重災區
互聯網房產中介最初以“免傭金、去門店、互聯網化運營”打開房地產O2O市場,只求“數據”,在掌握大量用戶個人信息之后,將之轉化為生產力。據媒體揭露,北京某互聯網房產中介提出的“整合營銷”,其重要內容之一便是“會員資料轉移”。
當下,房地產中介網站轉賣用戶個人信息似乎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一旦用戶登錄了網站,房產中介、裝修公司、貸款機構的電話就會接踵而來。根據一項在線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受訪者個人信息都曾遭到泄露。
在受訪者認為最有可能泄露個人信息的機構中,“需要注冊個人信息的網站”和“房屋中介”名列前茅,而同時具備這兩種性質的房地產中介網站則是泄露個人信息的重災區。
據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房產律師馬玉珍介紹,國內各家房產中介網站的服務協議中,在泄露用戶信息方面不同程度地為自己留下了后門?!胺康禺a中介網站轉賣用戶個人信息已經形成氣候,但消費者維權成本太高,一旦簽訂了合同,消費者實際上是沒有選擇余地的。”他坦言。
企業管理不規范 交易游走灰色地帶
由于互聯網中介這一新興模式更加注重效率和流量,相對于傳統中介來說,放大了經紀人的權力,忽略了對門店的規范管理。其中,最嚴重的問題是經紀人無證上崗和陰陽合同。
與房天下簽訂《居間服務合同》的王先生向房管局投訴,最早接待他的經紀人,根本沒有房產經紀人資格證,而且在合同上簽名的經紀人也不是最早接待自己的經紀人。
房產中介無證上崗在行業內似乎已經是普遍現象。房天下副總裁司智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透露,國家統一考試一年只有一次,持證人員平均比例在30%左右,近幾年的考試通過率在60%左右,一個門店只有少數幾人有經紀人資格證,其他人通過短期的培訓和店內考核即可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