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樓市加強調控之際,一線典型城市上海也在同步重拳整飭樓市亂象,華潤置地等8家房企的子公司就因涉嫌擅自提價被上海市住建委等相關部門立案調查。
上海市住建委、市規土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上海市各相關部門正在按照住建部及本市相關文件要求,依法查處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行為,進一步加強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資金來源監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
據介紹,3月25日上海市出臺“滬九條”新政以來,市住建、工商、價格管理部門開展了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
今年8月,受土地市場活躍及謠言影響,市場再次出現非理性情緒,捂盤惜售、擅自提價銷售、虛簽合同、虛假交易等違法違規現象有所抬頭。10月8日,上海出臺“滬六條”,要求在繼續嚴格執行“滬九條”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加大執法力度,規范市場秩序。此后,市住建委根據“滬六條”及住建部相關要求,開展全面排查。
截至目前,上海已對涉嫌擅自提價銷售的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立案調查工作,并已暫停涉案項目網簽資格。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因涉嫌擅自提價銷售被立案調查、暫停涉案項目網簽資格的8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分別是:上海勝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恒盛豪庭項目)、正榮御園(上海)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正榮美蘭觀庭項目)、上海湖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香頌麗景園項目)、上海禾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崧澤華城泰禾苑項目)、正榮御天(上海)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正榮景苑項目)、上海坤輝置業有限公司(坤輝尚景苑項目)、華潤超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華潤置地九里園項目)和上海三花頤景置業有限公司(惠南頤景園項目)。
此外,此次上海還對存在虛簽合同、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的7家房地產中介企業作出行政處罰,包括上海我愛我家房屋租賃置換有限公司、上海太平洋房屋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虹民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上海志遠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上海菁英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上海九間伴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和上海康開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在今年全國房地產市場上漲的背景下,上海部分房企定價過于隨意,使得房價上漲背后的資產泡沫過大,積極查處會使得此類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更加規范,尤其是能夠降低購房者的負擔。
“當然這幾個是典型案例,實際過程中還需要對一些隱秘的做法積極進行查處,類似私下收取金額等方式變相漲價,這顯然是需要管制的。這也體現了上海控制房價、穩定市場預期的思路。” 嚴躍進說。
除了加強對房企和中介違規行為的懲治,上海對樓市的管控還體現在嚴查土地交易資金來源上。
上海市規土局、市金融辦和金融監管機構等部門成立了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資金來源監管聯合工作小組,進一步加強審核與監管。根據相關規定,銀行貸款、信托資金、資本市場融資、資管計劃配資、保險資金等不得用于繳付土地出讓競買保證金、定金及后續土地出讓價款。競買人在申請參加土地招拍掛活動時,應承諾資金來源為合規的自有資金。
“滬六條”出臺后,上海市土地交易市場進一步明確,競買人在競買申請時需增加提交經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鑒證的《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資金來源情況補充申報及承諾》;交易流程增加30日競買資格審查時間。交易資金來源審核工作,由商品住房用地交易資金來源監管聯合工作小組授權土地交易市場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凡資金來源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將不得參加地塊掛牌和現場競價。
上海市住建委強調,將持續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工作,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態勢,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近期上海還加強了對新建商品住房預銷售的管理。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數據顯示,上海市最后一批商品住宅預售證發放時間是10月9日,自10月10日到10月27日的近3周時間里,只發布了8張商業項目預售證,未發放一張商品住房預售許可證。
對樓市的“嚴打”和調控,帶來的顯著變化是供應和成交的迅速下滑。
上海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0月,上海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量僅為29.9萬平方米,環比減少56.2 %,同比減少82.8%,而這一數值也是有網簽數據以來同期供應最少的一次,下半月供應驟停,甚至有一周出現供應掛0的現象,在旺銷的十月這種局面相當罕見;10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僅86.9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6.3%,同比下滑42.5%,樓市交易進入“速凍”。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自調控政策出臺后,中原報價指數一路下滑,最后一周勉強守在枯榮線上,預示市場人氣逐步降低、格局已定,“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對成交有進一步制約作用。此次樓市調控幾乎是集體性動作,而且力度大,對預期產生較大影響。隨著調控措施深入,樓市進一步降溫或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