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系調節要建立市場機制與信用機制
回過頭來講金融。股市也好,房市也好,一系列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只看到增長,用各種政策手段推動投資,這樣反而變成了投資越來越多,資產效率卻越來越低,回 報越來越低,我們希望的平穩或者波動式的增長也不存在。金融反過來也應該朝著這個方向走,不能再不斷的擴大投資范圍,大家想想,150萬億貨幣是什么概念?我做了一個測算,2002年以前,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基本上我們的建設總額是跟當時的GDP水平差不多的,是1:1,也就是說各種各樣的投資,全部 開工的項目,投資總額是現在經濟規模的一倍。到2013年時已經是多少了?是2.2倍。就是我們投資規模相對于當時的GDP水平擴大了一倍,現在更高,可能是2.5了。相當于這個口越來越大,攤的鋪的越來越大,這個要收。
融改革要順應這些東西,消費金融應該搞,但是我們現在更多的就是發債,發債都是擴張,都是去搞項目,這樣的話,這個項目怎么會有太高的投資回報。我擔心的 是,現在的體系中,金融資產大概200多萬億,其中銀行相關資產占了160萬億,差不多是80%。保險有10萬億,信托大概是20萬億,股票不到10萬 億。這樣來講,我們的金融結構也是非常偏的,大部分都是銀行。所以金融體系目前的特點是銀行占主體,你不建立市場機制,不建立信用機制,包括將來金融產品 的結算,實際上是風險處置機制,沒有這些控制,拼命的發展,將來那些錢還不了,開始你是剛性兌付,似乎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最后變成一個系統風險,所以這 些東西必須重新建立,而且要極早建立。有了真正的信用體制,所謂信用體制就是你知道誰是誰,有什么樣的交易歷史,有沒有違規違約,這些你都沒有,將來的發 展,你盲目發了這些產品,這是風險巨大的。所以建立信用體系,金融市場還是要用更市場化的辦法來做,只要堅持了市場的制度規則,金融市場就調節了,這樣才 有可能發展出比較良性的經濟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