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物價漲得太厲害,”劉建東說,現在的錢不像過去“經得起使”,他的大兒子上小學二年級,每年學費生活費要2萬元,另外兩個兒子分別念一年級和幼兒園,開銷也不小,種地的錢,根本不夠用。
與劉建東相比,1994年出生的王果智,從來沒種過地。王果智家里有六畝地,他說估計一畝地一年應該能掙個一千來塊錢,一旁的劉建東聽了立刻叫了起來:“哪有一千來塊錢!”
王果智聲音減弱了幾分:“啊,沒有嗎?”他是大東車隊里面年齡最小的,有三個姐姐。
2010年,初中沒畢業的王果智想到外面看看世界,跟著幾個同鄉來到了北京。第一份工作是保安,當時月薪1500元。后來的幾年里,陸續回家了幾趟,又多次進京,相繼做過網管、保安隊長、電工和司機。
王果智說,感覺以前人都特別重視土地,但是現在都不怎么重視了,“隨它長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不過,劉建東說,家里的地哪怕不掙錢,也不能讓它空著,“空著會遭村里人笑話”。
如今,不論是80后的劉建東,還是90后的王果智,離祖輩們曾賴以生存的土地正越來越遠。對他們來說,更為熟悉的生活方式是在城市里游走,找一份掙錢的工作,如果不掙錢了,就再換一份。
二、王果智已經不再像剛來北京的時候一樣,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忍受低廉的工資。23歲的他,開始把結婚的事情提上日程,并且在家鄉相了好幾回親。
王果智說,在他們家鄉,男方有房有車的前提下,需要給女方10萬出頭的彩禮錢。他們90后這一代正碰上計劃生育抓得緊,很多人懷孕的時候都去查性別,只想要個男孩,導致當地男多女少。
這讓娶媳婦的事變得更加困難,女方對男方的經濟條件要求越來越高。王果智把掙錢作為找工作的第一目標。而對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大東車隊大多數80后來說,這一目標從未改變。
像劉建東這樣30多歲,結了婚,有老婆和要上學的孩子的,是車隊里的典型。
他們有的是以每月4000元到5000元的價格租的車,有的車是老鄉貸款自己買的,價格在8萬元到10萬元之間。租來的車自帶北京牌照和保險,買車的老鄉則需要另外租一個北京牌照,每年13000元,然后再付一年4000多元的保險費。
絕大多數人把老婆和孩子留在家鄉,28歲的趙農是為數不多的帶媳婦一起來北京的人。他今年七八月份貸款買了車,10萬元的大眾朗逸,貸款五六萬,現在每個月還5400元,要還滿一年。
房間里,趙農邊用手機開著直播。他說,這個直播開上一天,可以拿100元左右的補貼,“什么都不用做,打開放著就行。”
趙農說,直播的補貼肯定也會慢慢沒有的,就跟那些網約車的補貼一樣。當初開網約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可能補貼會消失?問題一拋出來,旁邊的劉華搶過話頭說,沒想到會這么快,原以為補貼起碼會持續個一年半載,沒想到幾個月就“噌噌噌”往下降。
網約車新政的消息傳開之前,他們每天開車的時間都在十三四個小時。劉建東說,因為車子投入太大,幾乎每天的前十個小時都是在為貸款、保險和油費開車,后面的三四個小時掙的錢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