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可以看出,在土地出讓面積幾乎未變的情況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卻增加了24.8%,也說明今年上半年的土地價格有了較大幅度的上漲。
中原地產市場部總監張大偉表示,2016年前8月,50個大城市土地出讓金累計達到了1.51萬億,相比2015年同期的10022億,上漲幅度達到了約51%。
一位國土部專家認為,近期部分二線熱點城市出現房屋銷售火爆現象,土地市場進而出現連續高價成交的情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貨幣寬松政策影響下,房企的融資成本下降,資金充裕;另一方面,在整體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新產業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級政府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土地出讓收入成為了地方政府階段性創收的主要來源。
鑒:泡沫與危機
中國樓市會成為只漲不跌的神話嗎?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開會議,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抑制資產泡沫”,被業內普遍認為應該涵蓋了房地產市場泡沫。
周景彤告訴本報記者:“這一表態可以理解為房價不能漲太高了。”
在他看來,2014年以來,為了提振經濟,央行貨幣政策雖然名義上“穩健”,但實際操作上采取了一系列的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為市場注入了流動性,但是央行過度的信用擴張并沒有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反而是“脫實向虛”明顯。2015年6月股市泡沫破裂,而接下來房價如果繼續上漲,將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引發金融風險。
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首先,房價繼續上漲將加劇資金的脫實向虛,資產價格泡沫被進一步吹大,增加了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第二,經濟下行背景下,房價上漲過快,對實體經濟發展雪上加霜,原因是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抬高了整個社會的生產經營成本。第三,房價不斷上漲的過程,實際上是社會財富在不同的階層、區域和人群進行重新分配的過程,惡化了收入分配狀況,進一步加劇了貧富差距。
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9月20日發布的房地產分析報告認為,從房地產占GDP比重的指標來看,中國房地產存在明顯泡沫。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占GDP的比例為411%,遠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絕大多數是加杠桿的形式獲得融資,這將蘊含巨大風險。
在不少業內人看來,接下來決定房地產走勢的命脈,或許捏在貨幣政策制定者手中。任澤平認為,未來房地產市場關鍵在貨幣松緊。
他表示,平均而言,一輪房價上漲和需求釋放周期18個月左右,2014年底啟動的這一輪房價上漲周期在接近尾聲。貨幣政策逐漸回歸中性,未來貨幣政策可能從主動放水轉向衰退式寬松。
2016年6月末,M2余額同比增長11.8%。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7.53萬億元,同比多增9671億元。
根據人民銀行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強調“從量價兩個方面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近日,央行相繼開啟公開市場14天和28天逆回購操作,并用3個月MLF到期置換6個月和1年的MLF。市場人士認為,這一系列舉動“去杠桿”的政策意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