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適度寬松”的政策帶來了當年的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到2009年12月份M2(廣義貨幣供應量)達到60.62萬億,余額同比增長27.68%。
2009年新增貸款規模狂飆至9.59萬億,而2008年只有4.9萬億,激增95.7%。
其中,扣除消費貸款的中長期貸款全年新增5.15萬億元,同比多增2.99萬億元,央行2009年年報中指出,“有力支持了4萬億投資計劃的實施。個人消費貸款新增1.80萬億元,為上年的3.9倍,12月末增速攀升至48.7%,主要與住房消費有關。”
“相比當時的GDP增速,這規模相當大。”周景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
當然可以看到的是,房價在2009年開始如坐火箭一般,陡然飆升。那一年,北京、上海、重慶、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地王”不斷刷新總地價和單位地價的新紀錄。“地王”頻出也推高了房價。
當年名義GDP增速僅為9%,但是全國房價漲幅高達23%,創下歷史最高漲幅。當年M2和存款增速均高達28%。
姜超在前述報告中也發現,真正和中國房價走勢高度相關的是貨幣指標,無論是廣義貨幣M2增速,還是全國總存款增速,其走勢都和全國房價走勢高度一致。
周景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房地產本身就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其漲漲跌跌與貨幣政策的松緊有很大關系,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如此。這一方面包括廣義貨幣M2增速,另一方面也體現在利率水平上。
“利率的高低和房地產行業的熱度有很大關系。”周景彤對記者稱,從需求端也就是購房者的角度,一般而言按揭貸款周期較長,而周期越長,當期利率的波動與月供的大小有很大的關系。假定其他條件不變,利率越低,房地產價格的增速往往會更高。而從房地產開發的角度,房地產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成本所占總成本的比重較大,假設其他成本不變,融資利率水平越低,融資成本就降低,利潤率就越高。
探:放貸“狂歡”
隨著中央鼓勵房地產去庫存、地產市場的持續火熱、銀行在信貸需求萎縮風險加大,個人房貸的需求和供給市場都被進一步拉大。
“現在銀行除了放房貸還能放什么?”面對上半年房貸占信貸總量超30%,一位股份行地方支行信貸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他還透露,所在銀行房貸占比更是驚人,達到70%以上。
根據央行統計的數據粗略計算,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已經放量2.89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個人住房貸款的規模。16家上市銀行,截至2016年6月末的個人房貸規模,已經達到了13.67萬億元,新增房貸規模高達2萬億。
2016年上半年末,房貸信貸總量的占比已經從2009年的14.6%上升到31.3%,而今年7月份則是更為特殊,該占比已經達到103%。同期,房貸占房地產銷售額的比重也達到了48.6%,2009年這一比重僅在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