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億元躺賬上曬一年太陽
從分配端倒推至生產端,保障民生,離不開巨額資金的配置。而保障房建設資金缺口難題,一直是一道嚴峻考題。
我國保障房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財政撥款、10%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住房公積金收益以及地方政府債、銀行貸款、信托、房地產開發企業墊資等。2015年以前,在資金來源上,保障房建設仍然延續了過去政府項目建設的融資模式,即以外部借款、尤其是銀行貸款為主的模式。
但過去幾年,經濟下行、地方債務激增,地方政府平臺融資能力下降,給保障房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不少地方政府叫苦聲喋喋。山東省發改委副主任秦柯就曾直言,山東保障房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建設資金壓力太大。早在2014年,山東省保障房資金缺口一度多達500億元。
正因如此,國家開發銀行甚至考慮,在貸款期限上,會根據城市經濟基礎以及信用度進行評估,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將貸款期限從10年延長至12-15年。
誰會想到,通過各種途徑找來的“安居錢”,卻長時間躺在賬上曬太陽。
國家審計署數據顯示,至2015年底,726個市縣有478.6億元專項資金結存未用超過1年,其中財政資金247.03億元、銀行貸款170.68億元、企業債券等社會融資60.89億元。
其中,山東濰坊、四川南充、陜西西安等城市的相關部門賬戶上分別有4.34億元、3.27億元和2.19億元的安居工程財政補助資金一年未使用;云南省城投公司收到國家開發銀行棚戶區改造貸款資金14.15億元,也已超過一年未使用。
國家審計署相關部門負責人在前不久的答記者問中表示:“安居工程專項資金結存結轉導致資金浪費效益低下問題的產生,有管理不到位的因素,但根源在于資金的安排與使用缺乏統籌銜接,協同管理的機制尚不健全。”
對此,國家審計署提出建立健全安居工程資金統籌整合和聯合監管機制,加強資金運行監控、績效綜合評價和追責問責,有效盤活閑置資金的審計建議。
事實上,拆遷進展緩慢,部分保障房項目難以如期開工,是錢花不出去的一大原因。審計顯示,山東9個市10個縣未完成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1.4萬套,占任務總數的9%;還有3個市3個縣只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基本建成任務的六成。
在大筆資金被“閑置”的同時,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任務,甚至虛報開工和完工量。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云南曲靖、山東濟南、河南鄭州等地,將實際未開工的城市棚戶區改造項目作為2015年已完成的開工任務上報,分別涉及目標任務1.27萬套、1972套和1760套,正被勒令整改。
顧云昌稱,據他所知,虛報的問題并不在少數,在有些地方有普遍性。張宏偉則表示:“當前,大多數地方計算GDP數據,都是以保障房‘開工即算GDP’為標準,‘開工’定義的模糊導致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有名無實,實際建成的保障性住房的數量和目標與之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盡管相關部門已經加強了保障房建設的過程監控,但是,這樣的情況仍然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