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
要么走要么等
市場需求的旺盛以及有效庫存的見底,使得北京土地市場雖然競爭激烈,價格高企,但眾多房企仍然蜂擁而至;而北京的特殊地位,使得一些之前從未涉及北京的南方系名企也在伺機尋找機會,通過拿地進京。
某南方系房企營銷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兩年一直在北京找地,也曾親臨土地拍賣市場參與競爭,但始終沒有收獲,本來今年打算背水一戰,沒想到北京出地這么少,無奈只好轉戰其他一線城市,在同樣火爆的深圳市場收獲多宗地塊。
中國中央別墅區發展研究院創辦人劉東告訴記者,較之于購房人看著房價庫存套數減少的焦慮,開發商面對供地稀缺的狀態更加恐慌。“即便是在北京已經深耕很多年的開發商,手里能夠做開發的項目也只夠支持3年左右。”
但在多位房企人士看來,對于土地供應節奏的這件事表示無奈,但也在正常范圍之內。“畢竟供應決策權不在我們,企業能做的只是調整好節奏去適應現狀。”一位上市房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土地儲備,所有的企業都有需求,一旦市場上推出合適的地塊,仍然會積極去爭取。
業內人士認為,在生產資料相對緊缺的情況下,無論是通過項目合作還是出資入股等多種方式,房企在北京市場的生存方式反而更多元化。
影響
市場量少、價高
“長期用地供應不足,可能會引起一定的連鎖反應。”劉東指出,供應量與需求端形成的矛盾導致最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長期不供地,每出來一塊地就造就一個地王。
對此,某房企負責人表達了不同的觀點:“長久的土地斷供不一定會引發哄搶,也許還會流拍。比如當年的孫河地王,就是預期過高,放出來的時候體量巨大,沒有開發商能吃下,最終導致流拍;后來也是經過拆分后二次上市才消化掉。”他表示,盡管房企對于北京這個城市如饑似渴,但地塊的推出還是取決于多方預期和判斷。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北京土地供應一定是越來越少的狀態,其中很大一部分重心將圍繞疏解非首都功能來展開。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從北京市土地出讓未來三年的規劃來看,其實東南西北城都有,但從已出讓的地塊就能看出來,未來要著重發展的是西南板塊,包括門頭溝、豐臺和大興。
盡管對于土地市場的判斷莫衷一是,但對于土地成本為將來市場帶來持續攀升的預期,各界人士的看法幾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