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三年,含自住房的商品房住宅均價與不含自住房的商品房住宅均價,價格差距分別為1922、2758、1549。折算成價格漲幅比例也就是2014年,自住房讓北京房價下調了7.7%。2015年,自住房讓北京房價下調了10.3%。2016年,自住房讓北京房價下調了4.6%。
自住房土地2013-2014年,是供應高峰期,從數據看,可以說是天量,分別達到了187.4萬平方米、295.4萬平方米。而到了2015年只有52.8萬平方米。2016年截至目前更是只有6.65萬平方米。
這就意味著,指標即將用盡,隨著未入市項目的不斷入市,自住型商品房很可能如經濟適用房一樣退出房地產歷史的舞臺,畢竟,隨著土地價格的不斷升高,這種形式的房源即使低于周邊30%,在日益豪宅化的今天,旁邊的商品房賣10萬一平方米,自住型賣7萬一平方米,不說普通買房人負擔不起,即使可以購買,那也將成為自住型豪宅。
此外,由于自住型商品房的價格也隨著周邊房價上漲,對有大量庫存的商住房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尤其在房山、大興、石景山等地。在國家“去庫存”政策方針指引之下,再推出大量自住型商品房,看來已經是小概率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