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應該計入統(tǒng)計的自住型商品房也因為遲遲不入市而拉高了北京整體房價,當然,入市了又是另一番景象。但是有一點可以預見,這些盤入市售罄后,失去“遮羞布”的北京房價很可能成為脫韁的野馬。
有人會相信嗎?中國指數研究院剛剛發(fā)布的7月份百城住宅價格指數,北京以38307元的樣本均價排名全國21位。在全面進入豪宅時代的北京樓市,38307元/平方米的價格在六環(huán)沿線都買不起房,這個均價是如何得出的?“難道又是我們低收入者拖了后腿?”網絡上調侃聲又起。沒錯,北京平均房價為什么看著如此“親民”,而且在穩(wěn)房價的當口屢屢獻上“穩(wěn)中有降”的漂亮數據,恰恰是因為具有“北京特色”的自住商品房的存在。
“低于周邊房價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購條件的家庭;購買此類住房后五年內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財政”的自住型商品房在這幾年對平穩(wěn)北京房價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但是,這塊兒北京高房價的遮羞布很快就要被扯掉了,隨著建設指標的逐年減少,入市項目遲遲不見動作,自住型商品房或許很快將退出樓市舞臺,北京房價,露出本來面目的時候到了。
兩萬人搶購1500套自住房 剛需苦守最后陣地
上周末,房山自住型商品房恒大濱河左岸入市,價格是17500元/平方米,主力戶型為64-67平方米一居、56-84平方米兩居和85-87平方米三居。據該項目代理公司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此次推出1500套房源,當天售罄。20000多人進行了申購,最終符合條件的6000多人入圍選房。為了控制現場局面,恒大方面還調集了旗下其他項目的各大代理公司前來幫忙。
該負責人介紹,任何一個自住型商品房入市,都是這樣的場面。就如恒大濱河左岸這個項目,周圍的商品房價格基本都在25000元/平方米至30000元/平方米之間,房山最貴的樓盤已經破4萬/平方米。17500元/平方米的價格明顯低于周邊房價30%范圍,對于剛需買房人來說,無疑頗具殺傷力。“這樣的項目越來越少了,用地指標也快沒了,剛需最后一塊兒陣地也該失守了”,該負責人對記者說。
目前,自住房土地供應量只有6.65萬平米,抑制北京房價上漲的“定海神針”變細了,自住房土地2013-2014年,是供應高峰期,從數據看可以說是天量,分別達到了187.4萬平米、295.4萬平米,2015年52.8萬平米,而到了2016年只有6.65萬平米。北京的住宅土地稀缺,在推動市場高端化,隨著北京自住房供應的減少,北京200萬以內的成交部分銳減。
除了已經成交的房源,剛需買房人落袋為安,而不少還未入市的自住房項目卻讓等待者心急如焚,網申時間變得遙遙無期。還有一部分自住房,從拿地之初到現在不要說上市,甚至其他具體消息都杳無音訊,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在等待時機。
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允許上市的自住房中,萬科天地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被告知會在上半年入市,然而目前網申時間也不能確定。該項目主推80-90平方米兩居,均價21000元/平方米,預計2016年下半年毛坯入住;首創(chuàng)·悅榕匯從去年9月開始發(fā)出或許入市的聲音,但是至今仍未有動作,項目戶型面積90平方米以內,均價22500元/平方米,總價在200萬元以內,房源約700套;保利首開常營鄉(xiāng)自住型商品房地塊自住房,至今沒有上市的聲音,首開常營鄉(xiāng)自住房位于朝陽常營鄉(xiāng)黃渠東路與朝陽北路交口西北角。該地塊普通住宅樓面價約6.7萬/平方米,配建3.6萬平米自住房,限價22000元/平方米。
在過去四年,自住房合計供應了540萬平米左右的土地,截至目前已經成交了439萬平米,未來能夠上市的只有100萬平米左右。大約只有1萬套上下,讓剛需人群恐慌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