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的簡章放權
房地產行業一度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盡管在2015年下半年,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馬,但由于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對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造成拖累,去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10%。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繼續下行。一季度經濟增速由2015年的6.9%進一步下滑到6.7%。不過,今年以來投資增速下滑則主要來自于民間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的下滑,房地產投資的回升再度成為對沖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主要力量。
徐凱告訴經濟觀察報,“房地產畢竟還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對房企的監控還是要更嚴格一些。簡政放權之后,有些地方效率開始加快了,但是章沒怎么減。”
自新一屆政府執政以來,簡政放權成為激發經濟活力的重要一環。2013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自己定下了本屆任期內第一個明確、同時也是令人們充滿期待的目標:將17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再減少三分之一。在過去三年中,簡政放權已經取得了長足成效。截至目前,本屆政府已分9批取消下放599項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占本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部門審批事項的39%。不過,在房地產領域,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并不多。
朱偉說,“簡政放權帶來的一個情況是,上一道部門說是簡化了,但是下一道部門還是沒有簡化,程序就走不下去了。對我們來說,我們沒有能力去協調這些東西。”
上述住建部官員說,“各個部門的設置都有他的職責,但是加起來之后,就顯得太復雜了。這么多個章,也不能說企業完全是受害者,如果政府把這些事都放了,企業可能會為了節省成本,真的給你弄出問題來。我覺得可以歸并、簡化一下,現在我們可能報備的太少,報批的太多,有的事情可能報備一下就行,不用審批。”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經濟觀察報,“實際上蓋這么多章有一定的合理性,這和房地產市場背后的周期較長、涉及金額大、政策管控嚴等有關系。但是,從實際市場數據來看,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說在如此嚴密的審核下,但各類違規問題仍然很多。所以說蓋多還是蓋少的章本身不是問題,但如果效果一般,那么就要改進此類行政審批制度了。比如說施工許可證,很多時候很多項目在施工時都是延期的,但即便不辦理此類證書的延期手續,也允許繼續施工。那么就架空了此類證書的審批意義。后續自然可以剔除或者歸并到一個審批環節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