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由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城市發展處和國民經濟綜合處聯合召開專題會議,針對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的分析梳理、調控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下半年趨勢判斷和相關政策意見進行研討。
會議主要召集了上海房地產業協會、上海的中介代理、房地產研究機構以及部分房企等對市場情況進行探討。
一位參與發改委調研組座談會的人士表示:這其實是一個常規會議,每季度都會有。但是自上海實施“滬9條”新政以來,上海的房地產市場變化備受關注。
3月25日,上海宣布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主要由九條內容組成,因此也被業內稱作“滬9條”。其中包括嚴格執行限購,提高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保的年限,從自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2年以上,調整為自購房之日前連續繳納滿5年及以上;從緊實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擁有一套住房再次購買普通自住房首付50%,購買非普通住房首付70%;購房人在申請貸款時應承諾首付款為自有資金,嚴禁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從事首付貸及過橋貸等場外配資金融業務。
據了解,參與此次座談會的房企包括:保利、綠地、瑞安、大華等。新政出臺后,房企對于市場的看法仍較樂觀,同時還有漲價預期。
上述人士稱,開發商覺得自己價格定低了,以前買房子好像有錢的人不多,現在買房子有錢的人很多,兩三天內要求先付100萬的情形說拿出來就拿出來了。
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土地儲備不多的房企而言,開發商不愿意過早開盤。
上海中原市場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上海5月新建商品住宅(剔除配套動遷)交易面積環比增長1.63%,均價為36700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2.24%。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到6月19日,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63.57萬平方米,比上月同期增長 35.29%,均價35887元/平方米,下滑3.58%。
上海中原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經理龔敏表示,從房價指數來看,房價繼續上漲,只是漲幅收窄,自3月25日新政出臺后,買方對房價下跌預期強烈,但作為賣方的房企對房價態度仍較為堅決,尤其在近期地王頻現后再次助推房價上漲預期,目前在交易量走出低迷的態勢下未來房價調整將顯乏力,后續則有賴于進一步配套政策出臺。
消息人士稱,目前來看,上海房地產市場較為平穩,調控的措施以及效果都不錯,此次座談會更多的是傾聽市場各方對于近期樓市的意見。
據了解,座談會現場大家對市場比較認同的一點是目前土地供應還是很少,造成了供求關系不平衡,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高價地。
也有參會代表指出,媒體應該正確進行輿論宣導,近期地王頻出可能會誘發市場的恐慌性需求,但是地王也有虧本的先例,不應給市場造成過高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在座談會上,有關開發商捂盤惜售以及中介違規等現象也受到了管理層的關注。